徒几从骈荫,寻源上急湍。
驻云窥石刻,回鹤认儒冠。
太守还留客,诸生半候门。
肩舆时取兴,归路任黄昏。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的内容和赏析诗歌的能力。重点记忆《白鹿洞书院》的原文,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并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写作目的及表达的感情。“太守还留客”的意思是:当权者还留客;“诸生半候门”的意思:学生大半在门前等候着。
参考答案:
白鹿洞
徒几从骈荫,寻源上急湍。
驻云窥石刻,回鹤认儒冠。
太守还留客,诸生半候门。
肩舆时取兴,归路任黄昏。
译文:
几块石头排列成行,遮蔽着阳光,我沿着溪流寻找源头。
停留在云端俯视石碑上的刻字,看见一群仙鹤正在飞翔。
看到一位官员穿着儒服,戴着官帽,正站在大路上。
这位官员把学生们都留下来,招待他们吃饭,学生们大都来拜访他。
我乘坐轿子,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赏析:“闲人”是作者在白鹿洞讲学时所招的弟子,当时他们大多未出仕,而作者却要留客款待,可见其对弟子们十分尊重。这首诗就是记述了作者在白鹿洞书院与弟子们一起游览的所见所闻。
首联写白鹿洞书院的自然景致。白鹿洞位于庐山西北麓,因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曾隐居此地,后人便在此建书院以志纪念。诗人首先用一“徒”字点明自己只是游学之人,并非主人之宾,接着又通过“骈荫”、“急湍”两个叠词,生动地描绘了书院内外幽静清雅的环境。
颔联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先写远望,然后近观,最后由远及近,由虚到实。“驻云”,“回鹤”,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石刻”,既表明这是一处古老的书院,又暗示这里曾经有过许多文化名人。
颈联写书院的繁荣景象。“留客”二字表明书院主是一个有礼之人,而“诸生半候门”则说明书院学子众多,求学之心迫切。
尾联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慨。“肩舆”即轿子,“取兴”即乘兴而游,也可以说是游玩之意。“任黄昏”则表明诗人心情愉快,畅然自适的心情。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清新流畅,明白晓畅,意境优美,韵味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