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洛澄里,竹阁深微凉。
款语迟刻烛,披衣起联床。
讵意十六载,睽异天各方。
徘徊樾森楼,悲观共登堂。
青春庆嘉衣,浩首怜故乡。
童稚倏已惊,主宾浑相忘。
环列驻清荫,逶迤转回塘。
景色夕更佳,为乐讵未央。
愿言常见亲,眷藉君子光。

山中寄冯次冈

忆昔洛澄里,竹阁深微凉。

款语迟刻烛,披衣起联床。

讵意十六载,睽异天各方。

徘徊樾森楼,悲观共登堂。

青春庆嘉衣,浩首怜故乡。

童稚倏已惊,主宾浑相忘。

环列驻清荫,逶迤转回塘。

景色夕更佳,为乐讵未央。

愿言常见亲,眷藉君子光。

注释:

忆昔洛澄里:回忆从前在洛阳(这里指长安)的家中。洛澄里:洛阳的一个住宅区名。

竹阁深微凉:竹阁很幽静凉爽。竹阁:用竹子建造的小屋,多指读书的地方。微凉:凉爽的意思。

款语迟刻烛:慢慢谈话,迟迟不灭烛火。款语:慢慢的交谈。迟刻烛:迟迟不灭烛火。

披衣起联床:披上衣服起来和客人同坐一床。联床:两床并着。

讵意十六载,睽异天各方:想不到过了十六年,彼此分离,各奔天涯。讵意:没想到。睽异:分开。天方:指对方,即“他”或“她”。

徘徊樾森楼:徘徊在茂密成荫的树木间。樾森楼:高大的树木环绕的高楼。

悲观共登堂:悲观地一起走上台阶。悲:悲伤、忧愁。

青春庆嘉衣,浩首怜故乡:庆祝青春,可怜故乡。庆:庆祝。嘉衣:美好的服饰。浩首:形容头发很长,这里指故乡的人。

童稚倏已惊,主宾浑相忘:孩子们已经惊讶了,主客们已经忘记彼此的身份了。

环列驻清荫:周围树荫下站着休息。环列:环绕站立。

逶迤转回塘:曲折回旋地走向池塘。逶迤:曲折的样子。回塘:弯曲的小水塘边。

景色夕更佳,为乐讵未央:傍晚景色更好,快乐也无穷尽。为乐:快乐,这里指欣赏自然美景。

愿言常见亲,眷藉君子光:希望能常常见到亲人,受到你的关照、照顾。眷:爱护、关心之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对朋友的离别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情感。

首句“忆昔洛澄里”,回忆过去在家乡的时光,洛澄里:洛阳一个住宅区名。洛阳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在此居住。这里的“忆昔”既指回忆过去在家乡的时光,也暗示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竹阁深微凉”,诗人描绘了自己居住的竹阁之景,竹阁:用竹子建造的小屋,多指读书的地方。深微凉:清凉宜人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款语迟刻烛”,慢慢谈话,迟迟不灭烛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维护。款语:慢慢的交谈。刻烛:迟迟不灭烛火,表示对时间的重视,也象征着友情的长久和珍贵。

“披衣起联床”,披上衣服起来和客人同坐一床,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联床:两床并着,形容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讵意十六载,睽异天各方。”却出人意料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分离,彼此已经天各一方。睽异:分开。天方:指对方,即“他”或“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分离的痛苦和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牵挂。

“徘徊樾森楼”、“悲观共登堂”等诗句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竹林中的行走和登上高台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分离的无奈和痛苦。樾森楼:高大的树木环绕的高楼,比喻自己身处异地的感受。悲观:表示自己的心情沉重,感到前途渺茫。

“青春庆嘉衣,浩首怜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嘉衣:美好的服饰,这里比喻青春的美好时光。浩首:形容头发很长,这里指故乡的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童稚倏已惊,主宾浑相忘”,诗人以童稚和主宾的身份相忘来表达对朋友离别的感慨。倏然:突然的意思。童稚:小孩子,这里指自己。倏已惊:孩子突然被惊扰而不知所措。主宾:主人和客人,这里指自己和朋友。浑相忘:完全忘记了自己和朋友的身份地位,形容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后感情变淡的惋惜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回忆,表达了对分离的痛苦和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