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洞逶迤接碧空,四山如在有无中。
希夷早占莲花顶,上帝初移太乙峰。
云向仙都开观阁,春回南极绣芙蓉。
人间未必能相向,留作迂儒半亩宫。
诗句原文:
玉洞逶迤接碧空,四山如在有无中。
希夷早占莲花顶,上帝初移太乙峰。
云向仙都开观阁,春回南极绣芙蓉。
人间未必能相向,留作迂儒半亩宫。
接下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分析:
- 玉洞逶迤接碧空:描述了一个壮观的自然景观,玉洞曲折蜿蜒,与广阔的天空相接,给人一种开阔而神秘的感觉。
- 四山如在有无中:这一句表达了山峦的神奇和变幻莫测,仿佛它们存在于有与无之间,增加了诗中的哲理意味。
- 希夷早占莲花顶:这里的“希夷”可能是指道家或修行者的象征,他们早早地占据了莲花般的山顶,展现了超凡脱俗的气质。
- 上帝初移太乙峰:将“上帝”与道教中的神明联系在一起,暗示着某种超自然的干预或神圣的力量,使得山峰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 云向仙都开观阁:这一句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如同仙境一般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 春回南极绣芙蓉:这里以春天为主题,南极为象征,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使得南极的美景如同绣花般美丽动人。
- 人间未必能相向: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间世界的感慨,认为人们未必能够理解和欣赏这种超然的美。
- 留作迂儒半亩宫:最后一句表明诗人虽然身处世俗之中,但仍然保持着一种高洁的情操,不为尘世所动。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也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