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苔阶拾鹤翎,忆渠飞去最关情。
柴门正对林梢月,偏照归程万里明。
待鹤二首
半夜苔阶拾鹤翎,忆渠飞去最关情。柴门正对林梢月,偏照归程万里明。
诗句翻译:
半夜苔阶拾鹤翎,忆渠飞去最关情。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里,沿着长满青苔的台阶拾起一些鹤的羽毛。这种行为可能源于他对鹤的美好记忆和深深的怀念。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长寿,诗人通过这种动作,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生命的珍视。
柴门正对林梢月,偏照归程万里明。
- 这里的“柴门”指的是一个简陋的农家小院的门,而“林梢月”则是指从树林上端透出的月亮。诗人用“正对”来形容柴门的位置,意味着他的家正好面对树林。而“偏照”,则形象地描述了月光如何恰好照亮了他回家的路,让这条路变得格外明亮,仿佛指引着他的方向。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彝创作的《待鹤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生活的深深感慨。
诗中的“半夜苔阶拾鹤翎”不仅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场景,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这种情感的表达非常真实,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柴门正对林梢月,偏照归程万里明”这一部分更是将自然景观与人物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月亮的升起不仅照亮了归途,也照进了诗人的心田。这种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的方式,既富有诗意又有深刻的哲理性。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能够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也是这首诗值得反复品味之处。
王彝的《待鹤二首》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明朝诗歌中的佳作。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学语言,还能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