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出定心逾寂,坐觉谷中繁露滴。
万响千声自去来,一时月照袈裟白。
蜿蜒何物向窗飞,分明鼓鬣复扬鬐。
人间只识仙翁杖,不识降龙出钵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定之所作的《为如海上人题顾定之竹》。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注释及译文
- 老僧出定心逾寂,坐觉谷中繁露滴
- 注释:老僧(和尚)已经从冥想中回到现实,感到内心更加寂静了。
- 译文:老和尚已经从打坐冥想中回到现实,他感觉到自己内心更加寂静了。
- 万响千声自去来,一时月照袈裟白
- 注释:各种声音自然地出现,又自然地消失,月光照射在僧人的袈裟上,显得格外洁白。
- 译文:各种各样的声响自然而然地出现和消失,当月光映照在僧人的袈裟上时,那件衣物就显得特别洁白。
- 蜿蜒何物向窗飞,分明鼓鬣复扬鬐
- 注释:窗外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蜿蜒飞行,那东西分明就是鱼鳍或动物的尾巴,它在空中自由地展翅飞翔。
- 译文:窗外仿佛有什么蜿蜒曲折的东西正在飞翔,那是鱼鳍或动物的尾巴在空中自由地展翅飞翔。
- 人间只识仙翁杖,不识降龙出钵时
- 注释:人们只知道老和尚拿着一根仙杖,却不知道当他施展佛法时,就像是龙王下海那样壮观。
- 译文:人们只知道老和尚拿着一根仙杖,却不知道在他施展佛法的时候,就像龙王在下海那样壮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老和尚的内心状态和他与自然界的联系,展示了禅宗修行的一种境界。老和尚在冥想中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外界的声音、光影都与他的内心世界相融合。而当他在现实中出现时,那种宁静和纯净的氛围依然保持着。诗中的“万响千声自去来,一时月照袈裟白”描绘了一种禅意中的自然美和内心的平静,展现了佛教禅宗对于自然和内心修为的重视。
最后两句“人间只识仙翁杖,不识降龙出钵时”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老和尚法力和神通的认知局限。这种描述既显示了老和尚的非凡能力,也反映了普通人对高深境界的无知。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禅意表达,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洞察自然和心灵深处的平和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