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南宫看柳条,知君已上秣陵桡。
杨家制作多传后,苏子文章合在朝。
梦草池边歌郢雪,雨花台上望江潮。
谁知东上门前路,此后行来分外遥。

诗句释义

1 二月南宫看柳条:在二月的南宫观赏柳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南宫是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杨侍读即将赴任的地点。

  1. 知君已上秣陵桡:我知道你已经乘船前往秣陵(今南京市)。“知君”是对对方的尊称,表示了解和关心;“已上秣陵桡”意味着你已经乘坐船只出发。
  2. 杨家制作多传后:杨家制作的东西传承了很多代,这里可能指的是杨维立之家族的历史或者成就。
  3. 苏子文章合在朝:苏子指的是苏轼,他的文学成就应该会受到朝廷的重视。这里的“合在朝”意味着他的文采和才学应当被提拔到朝廷之中。
  4. 梦草池边歌郢雪:梦见自己站在草池边,唱着郢中(地名)的雪。这可能表达了作者对某个地方或事件的怀念之情。
  5. 雨花台上望江潮:在雨花台观望江水涨潮。雨花台是一个著名的景点,这里可能是作者在某个场合下看到的景象。
  6. 谁知东上门前路:谁知道通往东门的道路。这里的“东门”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方向或场所。
  7. 此后行来分外遥:从此以后,行走起来格外遥远。这表达了一种距离感或孤独感。

译文

二月初春时节,我在南面的南宫欣赏柳树新绿。知道你已经乘船前往秣陵,我为你送上祝福。杨家制作的物品流传至今,而你的诗文才华应该得到朝廷的认可。梦见自己在草地上唱歌,仿佛置身于郢中的雪景之中。雨花台旁眺望江水涨潮,你的身影显得特别遥远。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生动的送别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与期待。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手法,如“南宫”、“秣陵”、“柳条”等,既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同时,诗人还通过“梦草池边歌郢雪”等意象,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