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殃横被十三州,百万苍生手抚柔。
宪府乍临新邑洛,宣房已复旧河流。
衣冠南渡仍余宋,瀍涧东来尚自周。
列郡分明望丰采,安危须共主分忧。

赠河南巡抚杨贯之

这首诗是为杨贯之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其的赞赏和期望。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押韵严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灾殃横被十三州,百万苍生手抚柔。(灾难遍布十三州,百万人民手抚平)

注释:这里的“灾殃”指的是各种灾害或不幸的事件,而“十三州”可能是指河南地区的十三个州县。整句话表达了在灾害面前,百万人民展现出的坚韧与毅力。他们不仅忍受着自然灾害带来的苦难,还在手抚之中寻求和平与恢复的机会,表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

  1. 宪府乍临新邑洛,宣房已复旧河流。(宪府刚刚来到新城市洛阳,宣房已经修复旧河道)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杨贯之上任后,洛阳这个曾经受灾的城镇开始逐渐恢复生机的情景。宪府是政府机构,负责治理和管理地方事务;宣房则是指古代的水利工程,用来疏导河流、保护城市免受洪水侵袭。这里强调的是杨贯之的到来给洛阳带来了新生。

  1. 衣冠南渡仍余宋,瀍涧东来尚自周。(衣冠南迁的历史还留在宋朝,瀍涧东流的水仍然来自周代)

注释:这里的“衣冠”指的是古代士大夫阶层,他们曾经因为战乱等原因迁徙南方,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而“瀍涧”则是洛阳附近的一条河流,它向东流入黄河。这句诗的意思是,尽管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但洛阳依然保留着一些宋代的痕迹,同时也继承了周代的水流。这反映了洛阳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

  1. 列郡分明望丰采,安危须共主分忧。(各地行政区划清晰可见,希望国家繁荣昌盛,同时国家的安全需要我们共同分担忧虑)

注释:最后一句是对杨贯之的期望和鼓励。他所在的河南地区拥有众多郡县,如果这些郡县能够保持繁荣和稳定,那么国家的整体状况也将得到改善。诗人希望杨贯之能够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分担国家的安危责任。

这首诗通过对杨贯之上任后洛阳的恢复和发展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其的赞赏和信任。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国家未来的期待和对共同承担国家安危责任的呼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