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卧幽谷,相过岁暮时。
呼童穿马涧,贳酒出龙池。
生事惟樵斧,年光有鬓丝。
梅花开傥遍,鸡黍不须期。
【注释】
1.之子:指你,子:对人的尊称。幽谷:深山中。相过:看望;慰问。岁暮时:一年将尽之时,指除夕夜。
2.呼童:让仆人。穿马涧:穿过小溪。贳(shì):赊,买。龙池:地名,在今江苏宜兴县西,有温泉。
3.生事惟樵斧:生活的事全靠打柴砍柴。樵:打柴。斧:砍柴的工具。
4.年光:年华,岁月。鬓丝:黑发。
5.梅花:这里泛指梅花。傥遍:到处、普遍。
6.鸡黍:指饭菜,泛指酒食。鸡黍,泛指家常饭和酒食。
【赏析】
《寄方子时二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写诗人与友人在山中相遇,并相互探望,第二首则写他们欢饮畅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之子卧幽谷,相过岁暮时。”此诗一开篇就写自己与友人在山中相见。“之”字作代词,指诗人自己;“子”字是对对方的谦称。
“幽谷”,指山林深处或偏僻的地方。“卧”,“睡”的意思,这里指隐居。
“相过”,看望,探望。“岁暮”,指年终岁末,也指一年的结束。
“呼童穿马涧,贳酒出龙池。”这是说两人一起在山林中行走,互相拜访。“呼童”,“叫来仆人”的意思。“穿马涧”,指穿过山涧。“贳酒”,买来酒。“出”,动词使动用法,意思是让……出来,即让……端出来。“龙池”,地名,在今江苏宜兴县西。“龙池水”,温泉名。
“生事惟樵斧,年光有鬓丝。”“樵斧”指柴刀,斧是砍柴用的大斧,樵是打柴人;“鬓丝”是比喻年迈的头发。“惟”,只是,只有。
“梅花开傥遍,鸡黍不须期。”“傥遍”指处处、到处,泛指。“鸡黍”,泛指酒食。“期”指约定的时间。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友人在山中相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然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