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侣相携醉玉缸,暮山浮黛水淙淙。
何人不赏中秋闰,几度能逢八月双。
云里闻歌声隔寺,花间吹笛手临窗。
芙蓉泣露红芳早,欲寄佳人奈涉江。

诗名:《十三夜莲蓉湖与周锡臣张鸣教对月有怀安茂卿》

王稚登 〔约公元一三九九年前后在世〕,字景文,号竹居,吴(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官宦家庭,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博览群书,尤喜古文。年长后游历名山大川,结交四方文人雅士,其诗歌、散文皆具较高文学价值。卒于任上,葬于家乡,传为后世敬仰。有《王稚登集》行世。

仙侣相携醉玉缸,暮山浮黛水淙淙。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色,诗人与友人一同沉醉于月光之下,感受着玉缸中美酒带来的微醺,同时远处的山色如墨般深沉,而流水潺潺如同天籁之音。这一句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宁静而又美好的夜晚。

何人不赏中秋闰,几度能逢八月双。 这里的“中秋闰”指的是中秋节期间多出来的一个月,表达了诗人对于团圆的珍重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句表达了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特殊的时刻,它总是伴随着中秋的到来而出现,让人不禁感慨时光的流转和生活的无常。

云里闻歌声隔寺,花间吹笛手临窗。 此句通过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更为幽静的场景之中,诗人隔着薄云听到远处寺庙中的悠扬歌声,而花丛之间,有人手执笛子吹奏出美妙的音乐,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之感。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芙蓉泣露红芳早,欲寄佳人奈涉江。 这句诗通过芙蓉花的哀怨与无奈,展现了一种深切的情感表达。芙蓉花开得过早,带着露水的娇艳却无法送达心爱的人,反而要独自面对江水。这既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无奈感叹,也是对远方所爱之人深深的牵挂。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诗句之间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又不乏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王稚登作为一位文人骚客的独特魅力以及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