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丝家复贫,哭解红罗襦。
将丝贯妾泪,可得作明珠。
石门曲三首其二,是宋代王稚登的一首著名诗作。此诗描绘了一位卖丝者因贫穷而哭解红罗襦,用丝贯泪珠以期获得珍珠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卖丝家复贫:“卖丝家”指的是从事丝绸生意的人,这里指一个因为生意失败而陷入贫困状态的人。“复贫”意味着这个人再次陷入了贫穷的境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命运的感慨。
- 哭解红罗襦:“哭”表示悲伤地哭泣,“解”是解开、脱下的意思。“红罗襦”是指红色的丝绸制成的衣物,通常代表富贵和奢华。这里的“哭解”形象地描绘了这个人在极度悲痛中脱下象征富贵的红罗襦,以此表达他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无奈。
- 将丝贯妾泪:这句中的“将丝贯”是一种比喻手法,将丝线比作可以贯穿泪水的工具。“妾”是指女子,这里是说自己。“贯”是穿的意思。“妾泪”指的是女子的眼泪,这里用来象征女子的不幸和悲伤。整句表达了这位女子通过自己的泪水来寻求一丝安慰或改变命运的愿望。
- 可得作明珠: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能够用这些丝线贯入自己的泪水,就足以制成一颗珍贵的明珠。这里的“明珠”象征着珍贵、价值连城的东西,暗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即使是微小的希望也有可能实现巨大的改变。
王稚登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它不仅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哀叹,更是对生活无常、命运多舛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