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犹百里,战伐不相知。
禾黍经时毕,冠裳入望疑。
微霜开驿路,落日返樵吹。
回念巴邱北,银涛卷绣旗。

注释:

  1. “山城犹百里”:指湘江边的城池,虽然在千里之外,但看起来就像只有一百里那么近。
  2. “战伐不相知”:指战争与争斗是未知的,无法预知。
  3. “禾黍经时毕”:指收割的庄稼已经收获完了。
  4. “冠裳入望疑”:指穿着官服的人进入视线,让人感到困惑和怀疑。
  5. “微霜开驿路”:形容清晨霜气初降,使道路变得清晰可见。
  6. “落日返樵吹”:指傍晚时分,人们回家休息,而樵夫还在继续他们的工作。
  7. “银涛卷绣旗”:形容江水波涛汹涌,如同卷起的绣旗,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紧张的画卷。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将湘江边的景色、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战争与和平的矛盾,都巧妙地融入其中。
    首句“山城犹百里”,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湘江边城池之远和距离之近,给人以深远的遐想空间。接着,“战伐不相知”揭示了战争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让人不禁对战争产生出深深的忧虑。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田野丰收的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禾黍经时毕”意味着农民们辛勤劳作后,终于可以收获庄稼,这是一种喜悦和满足的表现。而“冠裳入望疑”则反映了人们对官员和士人的敬畏之情,他们的到来让原本平静的生活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清晨霜气初降和傍晚时分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之美。同时,也暗示了战争与和平的矛盾,使得人们只能在这种矛盾中度过每一天。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湘江边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