缕缕渐深深,当天一片心。
书云占朔色,縆瑟谱商音。
尺帛无劳系,南楼未易寻。
暝烟生极浦,长夜付浮沉。
【注释】:
1、前雁字诗十九首:指南朝梁代诗人江淹的《杂体三十首》中的第十八首,题为“前雁字”,内容与题意相同。这里用此题目来代替。
2、缕缕渐深深:形容书信连绵不断。
3、当天一片心:即“当窗一片心”。比喻对所思念的人十分情笃。
4、书云占朔色:即“书云望朔色”。指盼望远方亲人的书信和消息。
5、縆瑟谱商音:即“调瑟奏商音”。指弹奏琴瑟以表达思亲之情。
6、尺帛无劳系:即“尺帛不须系”。意谓无须用丝帛来缚住自己的手脚,以便远行。
7、南楼未易寻:即“南楼难寻”。意谓在南边建有高楼,但难以寻觅。
8、暝烟生极浦:即“暮烟生极浦”。指傍晚时,烟雾弥漫,笼罩着遥远的水滨。
9、长夜付浮沉:即“长夜随浮沉”。意谓漫长的夜晚,随着水波起伏而变化不定。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怀人的诗,抒发了作者离别亲人,远赴他乡的哀怨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
“一缕缕”三字写出了信的连绵不断。这种写法,既切合了思妇盼信的急切心情,又渲染出她思念之深切。“渐深”二字,则写出了时间的推移,表明了思妇对亲人的怀念已不是一时而是日渐加深。一个“深”字,把思妇内心的愁苦写得非常具体,也极为传神。
“当天一片心”这一句是说:“当我面对窗外的时候,心里就充满了对爱人的无限思念。”一个“当”字,既写出了时间和空间,又表现出了思妇面对亲人时的虔诚和焦急之情。一个“片”字,既突出了思念的深长,又表现了思念的迫切。
“书云占朔色”这一句中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说:“我正怀着满心的期待,等待着从北方来的亲人捎来的书信。”二是说:“我正在望着北方,希望那里有亲人的消息传来。”三是说:“虽然如此,但是仍然不能消除我心中的忧虑和恐惧。”一个“占”字,既是说等待亲人的来信,又是说寄希望于北方的亲人能捎来消息。一个“望”字,既表明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对亲人的期盼之心。一个“仍”字,既表明了思妇内心矛盾的心理,又表达了她对亲人的牵挂和忧虑。
“縆瑟谱商音”这一句,是说:“我正在弹奏着琴瑟,以寄托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一个“作”字,既表示思妇正在弹琴,又是说思妇在弹奏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一个“谱”字,既表示思妇弹奏的是乐曲,又是说思妇在乐曲中倾诉着自己的情感。一个“奏”字,既表示思妇正在演奏,又是说她在演奏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一个“念”字,既表示思妇在演奏中想念着亲人,又是说思妇在演奏中思念着亲人。一个“情”字,既表示思妇思念亲人之情的深沉,又是说思妇思念亲人之情的真挚。
“尺帛无劳系”,意思是说:“不必用丝帛来束缚自己,以便远行。”一个“毋”字,既表示思妇不需要用丝帛来束缚自己,又表示思妇不需要用丝帛来束缚自己。一个“劳”字,既表现了思妇对自己身体的爱护,又表现了思妇对自己的珍视。一个“系”字,既表现了思妇对自己的约束,又表现了思妇对自己的期望。一个“未”字,既表现了思妇对自己行动的谨慎,又表现了思妇对自己行动的期望。
“南楼未易寻”这一句中包含的意思有三层:一是说:“在南边建有高楼,但很难找到它。”二是说:“在南边建有高楼,但很难见到它。”三是说:“在南边建有高楼,但很难进入它。”一个“难”字,既表明了思妇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又表现了思妇对亲人的担忧之意。一个“见”字,既表达了思妇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思妇对亲人的期盼之心。一个“入”字,既表明了思妇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思妇对亲人的期盼之心。
“暝烟生极浦”,意思是说:“长长的夜晚,随着水流而变化不定。”一个“暝”字,既表现了夜幕的沉重,又表现了思妇的心情沉重;一个“生”字,既表现了夜幕的深邃,又表现了思妇的情感深邃。一个“流”字,既表现了河水的流淌,又表现了思妇的思绪流动;一个“随”字,既表现了河水的流动,又表现了思妇的情感流动。一个“变”字,既表现了河流的变化,又表现了思妇情感的变化;一个“不定”字,既表现了河流的变化,又表现了思妇的情感变化。一个“随”字,既表现了河水的流动,又表现了思妇的情感流动;一个“定”字,既表明了河水的流动,又表现了思妇的情感流动。
这首诗通过描写思妇的内心活动和外在环境的变化,表现了她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之情的深沉而持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词汇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缕缕”、“渐深”、“当时”、“寸帛”、“南楼”、“暝烟”、“长夜”、“浮沉”等,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