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漾轻柔,关河只此愁。
鹰鹯疑谤诅,鸠鸴漫咨诹。
水月三人影,霜霄一抹秋。
江山日日改,挟策亦奚游。
冉冉漾轻柔,关河只此愁。
鹰鹯疑谤诅,鸠鸴漫咨诹。
水月三人影,霜霄一抹秋。
江山日日改,挟策亦奚游。
【注释】
冉冉:慢慢,缓慢。漾柔:水面微动,波光粼粼。
关河:指黄河。此二句以“雁”自比,说自己像雁过天河一样,在黄河之北,也不免要有所忧愁。
鹰鹯(zhan):鹞鹰与鹯。疑谤诅:疑心诽谤诋毁。
鸠鸴(jiu):布谷鸟和黄莺,泛指鸣禽。漫咨诹(zōu):漫不经心地问。
水月三影:水中映出三个月亮的影子。这两句写江水澄澈,月影摇曳,映照着三个人影,如诗如画。
霜霄一抹秋:秋天的天幕上,只有一道淡淡的寒气。这两句写秋风萧瑟,天地一色。
江山:这里指的是国家。日日改:一天又一天地变化着。挟策:拿着书简。奚游:为什么游玩。这两句写国家一天天地改变,但自己却无法改变,只好拿起书简,寄情于山水之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词,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处境的感慨。全诗以雁为喻,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之情。
首句“冉冉漾轻柔”,描绘了大雁飞行时的轻盈姿态,给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感觉。次句“关河只此愁”,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的困境,感到无比的忧愁和无奈。这种忧愁不仅源于个人的遭遇,更是对整个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
第三、四句“鹰鹯疑谤诅,鸠鸴漫咨诹”,运用比喻手法,将鹰鹯和鸠鸴比作议论纷纷的人,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诽谤和非议的不满和愤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接下来的“水月三人影,霜霄一抹秋”,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水中映出的三个月亮影子,以及秋天天空中淡淡的寒气,都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感觉。然而,这种美丽背后却是无尽的哀伤和无奈。
最后两句“江山日日改,挟策亦奚游”,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江山在不断改变,国家的命运也在不断变化,而自己却无法改变这些外在的变化。因此,只能带着书简,寄托于山水之间,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忧虑。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