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一相如,飘飖赋子虚。
元文披带草,碧个仿林于。
兰叶肥还瘦,银钩蹙已舒。
稻粱非汝志,投笔莫欷歔。

【注释】

前雁字诗十九首:指《文选》中收录的十九首咏物诗。

赋子虚:作《子虚赋》。子虚,即司马相如所作之辞。《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载:“天子游于阳阿,南至长杨,西至雍棫。”子虚是传说中的一个楚国地方官员,司马相如写这篇赋以讽谏汉武帝。

披带草:一种香草,又名蕙草。

碧个仿林于:模仿林中的绿色。“碧”和“林”均为名词,“个”为量词,“仿”同“仿佛”。

兰叶肥还瘦:形容兰花的叶子,既像肥厚的肉一样又像瘦长的竹条。

银钩蹙已舒:形容笔触,像银钩一样弯曲,然后舒展开来。

稻粱非汝志:比喻做官不是你们所追求的。

投笔莫欷歔:放弃仕途不要悲伤叹息。“投笔”出自班固《答宾戏》:“弃置琴书,困于耕牧”,后以“投笔”喻罢黜、退隐。

赏析:

《前雁字诗十九首》,是《文选》中收录的十九首咏物诗之一。诗人借咏物抒怀,寄寓了人生感慨与政治理想。全诗以咏物为主,兼有寓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联“今古一相如,飘飖赋子虚”,借用司马相如作《子虚赋》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士的崇敬之情。司马相如作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其作品深受汉武帝的喜爱,被尊称为“文曲星”。这一联将“相如”与“赋”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古今贤士的不同命运,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仍有一颗向往高洁情操的心。

颔联“元文披带草,碧个仿林于”,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笔下的景色。“元文”指的是元代的文人雅士,他们常在诗词歌赋中描绘山水之美。而“带草”与“林于”则是诗人精心选取的意象,用以表现景物的美好。这里的“元文”、“带草”、“碧个”、“林于”都是诗人用来修饰景物的词语,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颈联“兰叶肥还瘦,银钩蹙已舒”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对兰叶的观察。兰叶的形态各异,有的肥厚而有的瘦长,但都各有韵味。而“银钩”则是诗人用以形容笔迹的词语,它既形象地描绘了笔触的美感,又暗含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尾联“稻粱非汝志,投笔莫欷歔”则表达了作者的人生选择与态度。“稻粱”指的是稻米和粱米,是古代人们的主要粮食。而“投笔”则是指放弃仕途,不再从事文学创作。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文学事业的追求。诗人认为,官场生活并非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因此选择退隐归隐,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整首诗以咏物为主题,通过对兰叶、带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古今贤士的命运,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与抱负。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总之,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美感与哲理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