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
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
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
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注释】
湘岸临潭帖:湘江岸边,临着清澈的潭水。帖:指碑刻。
天山拓汉铭:天山石上刻有汉代的铭文。
修楚史:编写《楚辞》的史书。
自解注禽经:自己能解释注解《鸟经》。
语雀羞刑牍:像小鸟一样,对刑罚文书感到羞愧。
言鹦笑说铃:像鹦鹉那样说话,像铃声一样悦耳动听。
挥毫千里泻:挥笔写文章,一气呵成,如江河奔流。
腕脱不曾停:手腕没有停歇,形容写作非常勤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雁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由、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湘岸临潭帖”,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湘江风景画,江边有一块碑石,上面镌刻着汉代的文字。这里的“湘岸”、“潭”、“帖”都是关键词,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美丽而又充满历史韵味的画面。
次句“天山拓汉铭”,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这幅画面的宏伟壮观。天山之巅,有汉代的石碑,这些石碑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这里的“天山”和“汉铭”都是关键词,它们分别代表了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接下来三句“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他认为,既然已经置身于这片宁静之地,就应该放下手中的笔墨,不再去书写那些烦琐的历史记录和枯燥的哲学论述。这里的“修楚史”、“自解注禽经”都是关键词,它们分别代表了历史记录和哲学论述,而诗人则选择了一种更为简单、直接、轻松的生活方式。
四句“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则是通过具体的比喻来描绘自己的性格特点:像小鸟一样,对刑罚文书感到羞愧;像鹦鹉那样说话,像铃声一样悦耳动听。这里的“语雀”、“言鹦”和“刑牍”、“说铃”都是关键词,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豁达胸怀,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尾声“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在这里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即挥毫泼墨、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这种写作风格的背后,则是他那颗始终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心。这里的“挥毫”、“千里”、“泻”、“腕脱”都是关键词,它们分别代表了写作风格和过程,而诗人则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咏物抒怀的方式,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它既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它还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