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桃十树柳千条,诅雨迎晴意两消。
活影玻瓈沈曲沼,吹香靺鞨糁平桥。
游龙依藓红鳞密,鱼虎分波翠晕摇。
莫厌溪声喧午梦,乘流初好泛诗瓢。
夭桃十树柳千条,诅雨迎晴意两消。
夭桃:盛开的桃花。柳千条:形容柳树繁多。
诅雨迎晴:诅咒下雨、迎接晴朗。
活影波澄沈曲沼,吹香靺鞨糁平桥。
活影:指水中的倒影,波澄:水面平静。沈曲沼:池塘弯曲。
吹香:形容花香随风飘散。靺鞨:一种古代的香料,这里用来修饰“香气”。
糁:点缀。平桥:平坦的桥。
游龙依藓红鳞密,鱼虎分波翠晕摇。
游龙:指水中游动的鱼儿,如龙在水中游走。藓:苔藓。红鳞:红色鳞片。
鱼虎分波:指鱼儿和水虎分开的波浪。翠晕:绿色的水晕。
莫厌溪声喧午梦,乘流初好泛诗瓢。
莫厌:不要厌烦。溪声:溪水的流动声。喧午梦:扰乱午后的梦。
乘流:顺着水流漂行。初好:刚开始好。泛诗瓢:泛舟如同在诗中航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山居的自然景色,通过对春花、柳树、溪流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而美丽的山水画卷。
诗人用“夭桃十树柳千条”开篇,描绘了春天里桃花盛开、柳枝摇曳的景象。这里的“夭桃”指的是盛开的桃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十树”则强调了桃花的数量之多,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繁茂和生机勃勃。接着,“诅雨迎晴意两消”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天气变化无常的无奈,以及在这种变化中寻找到的乐趣。
诗人转向对溪流、桥梁、树木等景物的描绘。“活影波澄沈曲沼,吹香靺鞨糁平桥”两句,通过描绘水中倒影、风中飘散的花香,以及桥上散落的靺鞨(一种香料),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环境。这种描绘手法既增强了画面的美感,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愉悦。
诗人通过“游龙依藓红鳞密”和“鱼虎分波翠晕摇”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溪流中的鱼儿和水虎的动态。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诗人以“莫厌溪声喧午梦,乘流初好泛诗瓢”作为结尾。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溪流美景的喜爱和留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在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解脱。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赏,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