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簿上终双济,甲子旬中剩两支。
卖水定逢眢井怒,移山好耐巨灵嗤。
平明乞火知镫灭,春尽编裘恐雪迟。
三寸离钩鳞鱍鱍,从来此曲少人知。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是明代王夫之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乾坤簿上终双济: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即在天地间能达成完美的和谐与平衡。”乾坤”指的是宇宙,”簿”在这里象征着记载着宇宙间的一切事务的册子或记录本,”双济”则是指双方都能获得利益或成功。整句诗意味着在宇宙这本大书中,双方(天地)都实现了各自的成就与益处。
  2. 甲子旬中剩两支:这里提到的“甲子”是一种历法,表示六十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开始于甲子日。”旬”是十天为一旬,”剩两支”则意味着在这六十年的循环中,还剩余两个完整的周期。这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周期的认知。
  3. 卖水定逢眢井怒: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其中“卖水”可能是某种商业活动,“眢井”指的是干枯的井,”怒”则形容井水因干涸而变得汹涌。整体上,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一种对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忧虑。
  4. 移山好耐巨灵嗤:这里的“巨灵”可能指的是大力神或其他神话中的巨人,他们被认为是能够搬动山岳的力量。”嗤”在这里表示嘲笑或不以为然。整句诗可能在讽刺那些看似强大的力量,实则无法改变现实的人们或事。
  5. 平明乞火知镫灭:这句诗描述了黎明时分的情景,“乞火”可能是指寻找火源以照明,”镫”则是古代的一种照明工具。”灭”则意味着熄灭。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对黎明前黑暗时刻的思考,也可能暗示了希望与绝望的交织。
  6. 春尽编裘恐雪迟:这句诗传达了一种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感。”编裘”可能是一种制作衣服的技术,用以御寒,”恐雪迟”则表达了担忧冬季来得过于缓慢,以至于影响生活安排。这种表达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性。
  7. 三寸离钩鳞鱍鱍:这里的“离钩”可能指的是脱离束缚,“鳞鱍鱍”则形容鱼类在水中自由游动的样子。整句诗可能在用鱼类的形象来比喻人们在社会中应该追求的自由和解脱。
  8. 从来此曲少人知: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普遍的认识,即某种事物或观念往往不为众人所知。”此曲”可能是指某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或思想,”人知”则表示被广泛认知。这句诗可能在强调某些独特见解或艺术价值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王夫之的这首《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释和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