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作越来溪上梦,潮声夜打浙东城。
春花春柳皆他日,羽檄羽书悲此生。
戍火摇烟低片月,归鸿掠浦警三更。
堂堂岁月相欺得,明镜新添雪几茎。
【注释】:
- 刘基(1247年12月6日-1319年4月25日),字伯温,浙江文成(原属温州)人。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其作品有《诚意伯文集》,散文诗《多丽·越溪怀古》等。
- 三十八首:《诚意伯文集》共三卷,其中三十八篇为刘基所作,这些文章多抒发忧时感事之情,故称“三十八首”。
- 越来溪:在浙江省绍兴市。
- 潮声夜打浙东城:潮水的声音从浙东城的夜间传来,潮水声如打门声一样。
- 羽檄(xí):指古代皇帝所颁发的紧急文书。
- 羽书:同“羽檄”,指急报文书。
- 戍火摇烟低片月:守边的烽火在烟雾中摇曳,月光显得有些暗淡。
- 归鸿:即归雁,比喻书信。
- 堂堂:形容仪表堂堂。
- 相欺:相互欺骗。
- 明镜新添雪几茎:镜子上新增了几根白发,喻指年华老去。
【赏析】:
这首诗是仿效昭代诸家体的作品,通过描写作者梦游越来溪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第一句“正作越来溪上梦,潮声夜打浙东城。”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来到了越来溪边,夜晚听着潮水声在浙东城下响起。这里的“梦”和“潮声”都带有一种虚幻和现实交织的感觉,诗人通过这样的梦境,巧妙地引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二句“春花春柳皆他日,羽檄羽书悲此生。”表达了诗人对于春花春柳的留恋,以及对于书信往来的哀愁。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春花春柳的美好与书信往来的辛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
第三句“戍火摇烟低片月,归鸿掠浦警三更。”描述了守卫边疆的士兵点燃烽火,烟雾弥漫,月光也变得昏暗,而归鸿在三更时分飞过湖面的情景。这里的“戍火”、“归鸿”和“三更”都带有强烈的时间感和空间感,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四句“堂堂岁月相欺得,明镜新添雪几茎。”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认识。这里使用了“堂堂岁月”和“明镜新添雪几茎”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着人生的辉煌和晚年的苍老,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自然景象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通过对词汇的选择和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