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下峤识春寒,五两随风度几滩。
古渡铙吹侵月奏,孤城楼堞带云看。
故园荔酒经春熟,过岭梅花度雪残。
一曲沧浪牵客泪,羊城珠斗冷仙坛。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七律。全诗写自己客居广州,思念故园之情。前四句写景,五、六两句写人,最后二句抒情。
“扁舟下峤识春寒,五两随风度几滩。”这两句写自己乘扁舟下峤山(即广东的罗浮山脉),一路上感受到春天的寒冷。这里“峤”指山峰,“扁舟”,小船;“春寒”,指初春时气候冷冽。“五两风”,借指顺风。“过几滩”,经过几个险滩。“峤山”和“几滩”都是实写旅途中的自然景物。诗人在岭南作客,身不由己,只能任凭小船顺着江水飘流,经过险滩。
“古渡铙吹侵月奏,孤城楼堞带云看。”这两句写自己来到古渡口,听到铙吹声,看到城墙上飞檐上的角楼。“古渡”“角楼”都是虚写。诗人从江边登上高楼,远眺岭南大地,只见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山上云雾缭绕,近处则是江水奔流,楼台耸立。这里的“孤城”指的是南汉的京城——韶州城,“楼堞”“云看”都是实写。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一幅岭南壮美的山水画卷。
“故园荔酒经春熟,过岭梅花度雪残。”这两句写诗人想起故乡的荔枝酒,想到过岭南时遇到的梅花。“故园”、“岭梅”都是虚写,“荔酒”“梅花”都是实写。诗人在岭南生活多年,每到过年过节,都会想起家中那杯香醇的荔枝酒和家乡盛开的梅花,而此时又到了岭南,又是腊梅盛开,所以诗人不禁怀念起故乡的美味佳酿与家乡的美景。
“一曲沧浪牵客泪,羊城珠斗冷仙坛。”这两句写诗人想起了岭南的名胜,想起了当年在广州做官时那些清幽雅致的地方。“沧浪”,指珠江,“羊城”,即广州,这里用羊城的别称指代广州;“珠斗”,指广州的特产珍珠;“仙坛”泛指广州的名胜古迹。“一曲沧浪牵客泪”中的“客泪”指诗人思念故乡时的悲伤之泪。“沧浪”、“仙坛”都是虚写。诗人想起广州的名胜古迹,不禁想起自己在岭南做官时的情景,不禁想起自己在广州度过的那些日子,不禁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好事,不禁想起自己在广州的名声,不禁想起自己在广州的生活等等,这些美好的记忆都历历在目,让诗人情不自禁地流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岭南时所创作的一组七律。此诗共三十八首,每首七律四句。第一首为第一组:五两随风度几滩,古渡铙吹侵月奏,孤城楼堞带云看。第二首为第四组:一曲沧浪牵客泪,羊城珠斗冷仙坛。第三十七首为第三十组:一刘护军基秋兴,千家烟霭接平沙。
此诗第一联写景,由“扁舟下峤识春寒”引出“五两随风度几滩”一句。这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但其中蕴含着诗人的身世之感、漂泊之感。诗人身处异乡,心情十分沉重、郁闷,所以只有任由小船随江水漂流,历经几多险滩。
第二联写人,由“古渡铙吹侵月奏”引出“孤城楼堞带云看”一句。这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但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反映。面对岭南的山川大地,以及江边高楼的飞檐,诗人感慨万分,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三四两句写自己思念故乡的美味佳酿和家乡的美景。“故园荔酒经春熟,过岭梅花度雪残。”诗人想象自己回到故乡后,品尝到家乡的荔枝酒,欣赏到盛开的梅花,那种感觉是多么美好。
五六两句写自己思念故乡的美好回忆。“一曲沧浪牵客泪,羊城珠斗冷仙坛。”诗人想象自己离开故乡后,回到岭南的羊城,看到那里美丽的风景时,忍不住想起故乡的美景。
七八两句写自己思念故乡的美好生活。“一刘护军基秋兴,千家烟霭接平沙。”诗人想象自己回到岭南的家乡后,看到那里的景色多么美丽,多么让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