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自闲闲,人心长戚戚。
身为物所持,骑虎不得息。
息之在先几,几先人不识。
适燕而南辕,终身无返迹。
【译文】
天下自得自在闲适,人心却总是忧郁戚戚。
身在世间就像被物所持,骑虎难下只得前行不得休息。
要使心境宁静先要了解几,几是人不可识的玄妙之机。
到燕地却向南辕而返,一生没有回头之路可走。
【注释】
(1)天下:指整个宇宙天地万物。
闲闲:安闲自在。
(2)人心:指人的心性、情志。
戚戚:忧愁烦闷。
(3)物所持:指被外物所束缚。
(4)骑虎:比喻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不得息:无法休息。
(5)几:指几微细微的机趣变化。几,又作“几”或“希”,微也。
(6)适燕而南辕:到燕地却向南驾车。
(7)无返迹:没有返回的路。
【赏析】
此诗为七言绝句,共四句。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全诗以“天下自得自在闲适”开头,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不屑一顾。然而,紧接着的“人心却总是忧郁戚戚”一句,则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安。这种痛苦和不安,既来自于外在的纷扰世界,也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束缚。因此,诗人认为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必须深入理解事物发展的微妙变化,才能找到解决之道。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代价。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寓言手法。他借用“骑虎难下只得前行不得休息”的故事,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时的无奈和焦虑。同时,这也暗示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只有勇敢面对并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这种寓言表达方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诗人通过对燕地南辕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他认为燕地的人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不要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而盲目行动。这种批判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感受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它既有深沉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又有生动的形象和感人的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