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母去从夫,天高海岛孤。
有情天亦老,滴泪海能枯。
欲作含悲鸟,还伤反哺乌。
何年消两恨,宇宙待荒芜。

【注释】

咏节妇毕氏:这首诗是诗人借咏赞一位节妇而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和不平的。

别母去从夫:离开母亲随丈夫而去。

天高海岛孤:指妻子远在海岛,远离亲人。

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也应衰老。

滴泪海能枯:泪水可以滴落成海,海水却能枯竭。

欲作含悲鸟:想变成一只含悲鸣叫的鸟儿。

还伤反哺乌:反哺,指雏鸟长大后衔食喂养老鸦。

何年消两恨,宇宙待荒芜:什么时候才能消除这两种仇恨呢?宇宙间正等待着荒芜。

【赏析】

此诗借咏赞节妇毕氏,抒写自己心中的悲愤和不平,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悲惨的命运。

第一句“别母去从夫”,点出了节妇毕氏离家的原因,即被迫随夫远嫁他乡。“天高海岛孤”,“天”字既形容海岛之高,又暗寓其与尘世相隔的孤寂之感;“孤”字则突出了她远离亲人的痛苦与不幸。两句合起来,就写出了这位女子不得不违背本心、违抗母命,而远嫁他国,从而遭受到的种种痛苦。

第二句“有情天亦老”,表面上是说,连无情的自然天地都因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而显得苍老起来,那么有情之人自然也会因长期忍受相思而变得憔悴衰老吧!这两句诗看似写景抒情,实则蕴含着诗人对人间真情的深深感慨,对节妇毕氏命运的深刻同情与悲悯之情。

第三、四句紧承上句而来,以设问的形式,将情感推向高潮。前一句“滴泪海能枯”,是说毕氏含悲饮泣,眼泪流尽了,大海也干涸了;后一句“欲作含悲鸟,还伤反哺乌”,则是说她像那哀鸣欲断的含悲鸟,又像是那反哺老鸦一样,时时想起母亲的抚养之恩,却又不能报答。两句诗意连贯,一呼一应,把节妇毕氏的悲苦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五、六句“何年消两恨,宇宙待荒芜”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这里,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节妇毕氏悲剧命运的深切感叹:她究竟何时才能消除这被压迫者与统治者双方所造成的双重仇恨呢?宇宙间不正等待这种充满罪恶与黑暗的时代走向毁灭吗?这一联诗句中饱含着诗人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强烈控诉以及对广大受苦受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和精警的议论,将节妇毕氏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尤其是诗中的“天高”、“海枯”等意象,不仅烘托出节妇毕氏身处异地的孤独处境,而且暗示了当时整个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以及诗人对这一残酷现实的强烈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