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角见新月,林端动远思。
候潮鱼海渺,哀野雁云悲。
离乱非今日,烽烟又一时。
如何春色暮,秾李嫁高枝。

寄怀邝湛若

屋角见新月,林端动远思。 候潮鱼海渺,哀野雁云悲。 离乱非今日,烽烟又一时。 如何春色暮,秾李嫁高枝。

注释:

  • 诗句中的“屋角见新月”描绘了月亮出现在屋檐角落的景象,象征着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 “林端动远思”表达了诗人在树林边缘沉思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远方事物的深深关注和思考。
  • “候潮鱼海渺”描述了潮水涌动时,鱼群游动于浩渺的海洋之中,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生命的活力。
  • “哀野雁云悲”则是通过对野雁和云彩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象中流露出的哀愁之情。
  • “离乱非今日,烽烟又一时”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动荡不安和社会的不安定,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流逝。
  • “如何春色暮”,通过询问“如何”来表达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即将消逝的感叹。
  • “秾李嫁高枝”则用秾李(一种红色的水果)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寓意着虽然美好但终将逝去的悲哀。

赏析:
王邦畿的《寄怀邝湛若》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五言律诗。首句“屋角见新月”以简洁的画面开篇,勾勒出一个静谧而孤寂的夜晚场景,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随后的诗句通过描绘候潮、渔村和大雁等元素,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却又带有一丝忧伤的画卷。

尾句“如何春色暮,秾李嫁高枝”则以问句形式结束全诗,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哲理性。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即将过去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莫测。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明末清初诗歌艺术的佳作,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