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有风名飓风,飓风一作田野空。
力能飞万斤之石板,忽而拔数亩之古榕。
东西南北无定踪,左旋右转如飙龙。
龙潜于海底,虎窜于山中。
伏气屏息,不敢明聪。
人言此风是怪风,主人急与借雷公。
雷声起,飓风止。
清还之天,宁还之地。
雷公怒息而色喜,主人揖送河之涘。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句

海上有风名飓风,飓风一作田野空。

  • 注释: “海上有风”指的是“飓风”,“海上有风名飓风”,即在海上被称为飓风的风。
  • 译文: 海上有一种名为飓风的风。

第二句

力能飞万斤之石板,忽而拔数亩之古榕。

  • 注释: “力能飞万斤之石板”描述了飓风强大的力量,能够举起重达一万斤的石板。

  • 译文: 飓风的力量强大到足以举起重达一万斤的石板。

  • 第三句

  • 注释: “忽而拔数亩之古榕”描绘了飓风突然之间可以摧毁几亩古老榕树的情景。

  • 译文: 飓风的威力突然之间就足以摧毁几亩古老的榕树。

第四句

东西南北无定踪,左旋右转如飙龙。

  • 注释: 此句描述飓风来去无踪,其移动方向和速度都像龙一样快速旋转。
  • 译文: 飓风在各个方向都没有固定的踪迹,它的移动方向和速度都像是飞速旋转的龙。

第五句

龙潜于海底,虎窜于山中。

  • 注释: 此句以龙和虎比喻飓风的不同形态。龙代表风暴的中心,虎则代表飓风的外围或边缘。
  • 译文: 飓风就像潜伏在海底的龙,又像是在山中的虎。

第六句

伏气屏息,不敢明聪。

  • 注释: “伏气屏息”意味着风暴前的压抑和紧张气氛,而“不敢明聪”则表现出人们对于飓风的恐惧和谨慎行事的态度。
  • 译文: 风暴来临前,人们都感到压抑和紧张,不敢轻易行动。

第七句

人言此风是怪风,主人急与借雷公。

  • 注释: 人们认为这样的风非常罕见且危险,因此主人急忙请求借用雷公之力来平息这场风暴。
  • 译文: 人们认为这种风是非常罕见且危险的,所以主人急忙请求借用雷公来平息这场风暴。

第八句

雷声起,飓风止。

  • 注释: 当雷声响起时,飓风也随之停止。这里暗示了雷声和飓风之间的某种联系。
  • 译文: 当雷声响起时,飓风也就停止了。

第九句

清还之天,宁还之地。

  • 注释: “清还之天”意指天空变得清澈明朗,“宁还之地”则是指地面变得安宁和平。
  • 译文: 天空变得清澈明亮,大地也恢复了平静安宁。

第十句

雷公怒息而色喜,主人揖送河之涘。

  • 注释: 这里的“雷公”可能是指传说中的雷神,他因为飓风而感到愤怒,但在飓风过后又露出了喜悦的神情,显示出自然界的循环和平衡。
  • 译文: 雷神在愤怒之后露出了喜悦的神情,主人则热情地为雷神送行,直至其消失在河流的对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