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惭无罪,书田亦没官。
为言作王圃,不杀已仁宽。
身贱寡尤易,家贫免累难。
不知将八口,长铗向谁弹。

没有田地

草莽惭无罪,书田亦没官。

为言作王圃,不杀已仁宽。
身贱寡尤易,家贫免累难。
不知将八口,长铗向谁弹。

诗句释义与赏析:

一、诗句解读:

  1. “草莽惭无罪”:诗人表达了在民间的自己感到羞耻和惭愧,因为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可能被认为是无过错的。这种表达通常用来表示一种谦逊或无奈的态度,暗示作者可能认为自己的行为或遭遇是不被理解或被忽视的。

  2. “书田亦没官”:这里指诗人的田地也被国家没收。这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的社会背景,许多农民的财产和土地遭到国家的剥夺。诗人在这里可能表达了对国家政策的一种不满或担忧。

  3. “为言作王圃,不杀已仁宽”:表明诗人在困境中仍试图保持一定的尊严和原则,不愿意因小利而放弃自己的道德立场。这里的“仁宽”指的是宽厚仁慈,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道德信念。

  4. “身贱寡尤易,家贫免累难”:指出由于地位低下或贫穷,诗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麻烦较少,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自嘲或自我解嘲。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冷漠和不公。

  5. “不知将八口,长铗向谁弹”: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家人未来的担忧。这里“长铗”是古代文人常用来比喻自己,而“向谁弹”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无力感。诗人可能在询问,当国家和社会都不再安全时,自己还能依靠什么?

二、深层含义:

  1. 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期的心理变化和社会环境中的生存困境。它不仅揭示了个人的不幸,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整体状况。

  2. 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这种情感在明末清初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尤为突出,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感受。

  3. 诗歌中的“长铗向谁弹”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无助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悲愤和抗议的情绪,这是对那个时代不公和压迫的一种强烈反响。

《没田》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诗歌,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评论和人文思考。通过对这些富有哲理的诗句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以及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