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鹊已飞江口暮,灵潮又长海门东。
暌违至教青莲上,持诵清言白雪中。
离火不温三宝地,艮山常静六时风。
良宵何处非明月,独恨梅花不与同。
【注释】
拟呈雷峰天和尚:写来给天台山的雷峰寺住持和尚看。
乌鹊已飞江口暮:乌鸦已经飞回,傍晚时分到了江口。
灵潮又长海门东:灵溪潮水又涨起来了,从海门东边流过。
暌违至教青莲上:久别重逢,在莲花座上聆听佛法教诲。
持诵清言白雪中:手持佛经诵读,如同雪地之中的清音。
离火不温三宝地:佛教认为,离火即空性无为法,是不生不灭的。这里指天台山,是佛教圣地。
艮山常静六时风:山名,即天台山。艮为少男,山名“艮”有少阳、少阴的意思。山常静表示山高而不动摇。六时风指佛教讲的昼夜六时中的风吹拂,这里指佛教讲的道德风尚。
良宵何处非明月:什么时候不是月色美好呢?良宵,美好时刻。
独恨梅花不与同:独有我一人感到惆怅,因为梅花没有一起赏月共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天台山雷峰寺和尚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
前两句写僧人在江口等候,夕阳西下,潮水上涨,江口的景色十分美丽。第三句说,僧人在莲花座上聆听佛法教诲,感受着佛法的清凉和宁静。第四句说,僧人手持佛经诵读,如同雪地之中的清音,让人心旷神怡。
后四句写天台山的自然环境和佛教文化。第五句说,天台山是佛教圣地,僧人常年在此修行,不受外界干扰。第六句说,山常静表示山高而不动摇,象征僧人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第七句说,佛教讲的道德风尚在天台山得以体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最后一句说,独有我一人感到惆怅,因为梅花没有一起赏月共饮。这里的“梅花”暗指诗人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