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树木摧应尽,衰落何因别蚤秋。
近海好风初及岸,远山微月渐生楼。
吟诗不厌吟千遍,饮酒何妨饮百瓯。
惆怅一年今又半,渔竿辜负蓼花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诗中的重点诗句。
“年来树木摧应尽,衰落何因别蚤秋。”这句的意思是:近来连树木都枯萎了,这衰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摧”是“枯萎”的意思;“应尽”即“已经”。
“近海好风初及岸,远山微月渐生楼。”这是说,海上的风刚吹到了岸边,远处山上的月亮也渐渐升起来了。“初及岸”即“刚刚吹到岸边”;“渐生楼”即“渐渐地升起了”。
“吟诗不厌吟千遍,饮酒何妨饮百瓯。”这句意思是:吟诵诗词,不知厌倦地吟唱了多少遍;饮酒,又有什么关系呢?“吟千遍”与“饮百瓯”相对,“何妨”二字表明诗人对酒的豪爽态度,“饮百瓯”说明喝得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惆怅一年今又半,渔竿辜负蓼花洲。”这句大意是:又是一年过去了一半,我辜负了钓鱼的兴致,因为心情烦闷而无法静下心来钓鱼。“惆怅”是“烦闷”的意思。
赏析:
全篇以抒情见长,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诗中运用比喻,将诗人自己比作“树”,将国家命运比作“秋”,“树”被毁,是因为“落叶”,国家遭难,也是因为“秋风”,可见,诗人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首联写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年复一年,树木都被毁坏殆尽。颔联写诗人感慨国家的命运,时局的变化,就像海上的风吹拂着海岸,山间的明月升起于高楼之间那样迅速。颈联诗人用“吟千遍”和“饮百瓯”来形容自己的豪放。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的深深遗憾。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向往。诗中没有直接表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但却有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
【答案】
年来树木摧应尽
,衰落何因别蚤秋。
近海好风初及岸
,远山微月渐生楼
。
吟诗不厌吟千遍
,饮酒何妨饮百瓯。
惆怅一年今又半
渔竿辜负蓼花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