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里地昔称雄,馀烈犹存霸国风。
雒水一窥周室鼎,秦庭拾得楚人弓。
宫中颜色夸腰细,泽畔文章怨命穷。
头上有天难问处,江陵树色月朦胧。
楚宫
五千里地昔称雄,馀烈犹存霸国风。
雒水一窥周室鼎,秦庭拾得楚人弓。
宫中颜色夸腰细,泽畔文章怨命穷。
头上有天难问处,江陵树色月朦胧。
注释:
- 五千里地昔称雄:指楚国地域辽阔,曾经称霸中原。
- 余烈犹存霸国风:表示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楚国的势力和影响仍然保留。
- 雒水一窥周室鼎:指通过洛阳的水路观察周朝的鼎。
- 秦庭拾得楚人弓:在秦朝的庭院中捡到了楚国人的弓。
- 宫中颜色夸腰细:形容宫女们为了吸引皇帝的注意而刻意打扮自己。
- 泽畔文章怨命穷:指屈原在楚国的边远地区写下了充满哀怨的诗句。
- 头上有天难问处:形容人生道路艰难曲折,难以预料。
- 江陵树色月朦胧:指在江陵观看月亮时的景色模糊不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的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首先,诗人以“楚宫”为题,暗示了诗歌的主题与楚国有关。然后,诗中提到“五千里地昔称雄”,表明楚国曾经是一个疆域辽阔、威震四方的国家。接下来,诗人通过“雒水一窥周室鼎”,“秦庭拾得楚人弓”等诗句,展现了楚国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中,“雒水一窥周室鼎”一句,不仅体现了楚国与周朝之间的联系,也暗示了楚国在当时的政治地位。最后,诗人通过“宫中颜色夸腰细”,“泽畔文章怨命穷”等诗句,表达了对历史上人物命运的感慨。其中,“泽畔文章怨命穷”这句诗,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屈原等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楚国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