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嘹亮两三声,已遍西风百里城。
嗟尔避人非避世,是谁同听不同情。
衣冠择地皆南向,关塞寥天杳北征。
惆怅不传苏武信,残灯剔尽梦难成。

闻雁

长空嘹亮两三声,已遍西风百里城。

嗟尔避人非避世,是谁同听不同情。

衣冠择地皆南向,关塞寥天杳北征。

惆怅不传苏武信,残灯剔尽梦难成。

注释:

  1. 长空:辽阔的天空。
  2. 两三声:指大雁在天空中飞鸣的声音。
  3. 西风:秋风。
  4. 避人:指躲避世俗之人,避开世人。
  5. 谁同:是谁和我有相同的处境。
  6. 不同情:与我有不同看法或情感的人。
  7. 衣冠:指官员的服饰。
  8. 择地:选择居住的地方。
  9. 南向:朝南。
  10. 关塞:关口要塞。
  11. 寥天:空旷的天空。
  12. 惆怅:悲伤、失望。
  13. 苏武:即苏武,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大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丰富。
    首句“长空嘹亮两三声”,描绘了大雁在天空中飞行的情景,声音清脆悠扬,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接着,“已遍西风百里城”表达了大雁飞过西风十里之遥的场景,展现了它们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颔联“嗟尔避人非避世,是谁同听不同情”则揭示了大雁之所以避开人们并非真的避世,而是因为它们无法理解人们的喜怒哀乐。这两句诗巧妙地将大雁与人类进行了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感慨。
    颈联“衣冠择地皆南向,关塞寥天杳北征”进一步描绘了大雁飞行的方向和目的地。它们选择了南向的路径飞行,暗示了它们追求自由和安宁的愿望。而关塞的寥廓天地则表达了它们面对困境时的无助感。
    尾联“惆怅不传苏武信,残灯剔尽梦难成”则抒发了诗人的遗憾之情。苏武作为忠诚的象征,他的忠诚和信念却被误解为背叛,这种反差使得诗人感到深深的痛楚和无奈。同时,“残灯剔尽梦难成”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和迷茫。
    这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既有对大雁坚韧精神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困境的深深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