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云山若可依,悠悠京国望中微。
何人漫费相思梦,不与秋风共载归。
【注解】
①“到处云山”:意思是说,无论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云和山。②“可依”:可以依靠的处所。③“悠悠京国”:意思是说,心中思念着京城。④“漫费”:白白地花费,徒然。⑤“不与秋风”:意思是说,秋天的风是不会载我归去的。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思乡之情。首句点明“舟中”,次句写因思念京城而感到渺茫无际,三、四两句进一步说明自己不能回到京城的原因。全诗语言平实,却能真切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到处云山若可依,悠悠京国望中微。
何人漫费相思梦,不与秋风共载归。
【注解】
①“到处云山”:意思是说,无论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云和山。②“可依”:可以依靠的处所。③“悠悠京国”:意思是说,心中思念着京城。④“漫费”:白白地花费,徒然。⑤“不与秋风”:意思是说,秋天的风是不会载我归去的。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思乡之情。首句点明“舟中”,次句写因思念京城而感到渺茫无际,三、四两句进一步说明自己不能回到京城的原因。全诗语言平实,却能真切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注释】 天湖:即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弄钓:指钓鱼。一泓(héng):一池水。流:水波荡漾的样子。云影(yǐng)天光:天空中的云朵和日光的倒影,映照着水面。浮:浮动。湖:指西湖。空:指没有鱼咬钩的意思。此心:指自己的心意。原:原本,本来。不为:不为了。谋:打算,计划。 【译文】 一池湖水远远地与银河相连接,云雾缭绕,阳光洒落,日日夜夜都在波动着。 湖面上有人独自垂钓而坐,他本无心去捕鱼
【注释】 钓台:指三国时吴国孙皓的宠臣张温。张温在孙权手下做官,后孙皓任用他为御史中丞,封都亭侯。张温见孙皓奢侈淫逸,便上疏劝谏,说:“陛下当以尧舜为法,躬亲万机。”但被孙皓所杀。后人称他为“张都侯”。月色:月亮的光芒;云锁诸天:指月亮被乌云遮住。诸天:天上诸神居住的地方。迥不开:高远而无法接近。林园:山林园林。随处可吾杯:到处都可以作为饮宴之具。吾杯:这里指酒杯。兴来却爱溪山好:兴致来了
诗句释义与赏析 玉台揽秀 - 关键词:玉台、揽、秀 - 解释: - “玉台”: 通常指高耸的楼阁或山巅,象征着美丽与高贵。此处可能指的是某个著名的山峰或者建筑群。 - “揽”: 这里指观赏或把握,暗示诗人正站在高处欣赏美景。 - “秀”: 指美景、美好景象,表示景色之优美。 - 译文:站在玉台上远眺,美丽的景致尽收眼底。 玉台隐隐翠微中 - 关键词:玉台、隐隐、翠微 - 解释: -
注释: 大径:宽阔的山路。凭高:登上高处。 天畔:天边。群山:多座山峰。紫翠堆:紫色和翠绿色的山峰堆积在一起。茆亭:简陋的小亭子。白云隈:在云中。 时时:时不时。发兴:产生兴致。凭高去:登上高处。石径松风咏且回:沿着石头铺成的小路,吹着松树林中的风,唱着歌儿,然后回到小亭子里。咏:唱。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首句“大径凭高”,点明登山的时间、地点和高度。次句“天畔群山紫翠堆
【诗句释义】 傍柳随花过碧浔,疏蓬短艇泊溪阴。 披蓑带雨携童去,笑弄西湖春水深。 注释: ①浔:地名,在今浙江省杭州附近。 ②碧浔:指碧绿色的水边,形容湖水的清澈碧绿。 ③疏篷(lú)短艇:稀疏的篷帆和小船。 ④披蓑:穿着蓑衣。 ⑤携童:带着小孩。 ⑥笑弄:嬉戏玩耍。 【译文】 春天来临,西湖的水涨满了。 沿着岸边杨柳,随着花儿,我走过碧绿的湖边。 稀疏的船篷,小船停泊在溪边的阴凉处。 披上蓑衣
注释:水乡的渡口横放着小船,沐浴在水中的凫鸟与飞翔的鹭鸶在河滩上。春天来临,江面上泛起波纹,人们喜气洋洋地追逐着春天的到来。田野上的小路上,有人络绎不绝地行走,楼船停在那里,整天都在笑我的横渡。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春日里水乡的美景和人们的喜悦之情。首句“水澳横舟”描绘了水乡渡口横着的小舟,以及沐浴在水中的凫、飞鹭;颔联“浴凫飞鹭满前汀,喜逐江头春水生”,写江头春水上涨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二十的全文为: 先生身外固无求,帝问何尝间隐幽。 洛下当年遗盛事,乘传犹得赞谋猷。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关键词解释: - 先生: 指作者本人或与诗作有关的人。 - 身外固无求: 表示不追求物质财富,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和宁静。 - 帝问何尝间隐幽: 暗示朝廷或皇帝的询问并不影响个人的隐居生活。 - 洛下当年遗盛事: “洛下”通常指的是洛阳
诗句解释: 五龙稳睡:指山中云雾缭绕,宛如五条龙在山巅沉睡,形象生动。 山色空蒙忘晓昏,石床高在五龙墩。 等闲一枕希夷梦,莫遣鼾声过隔村。 译文: 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五条龙在山峰上沉睡,这景致让人陶醉。 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恍若仙境。 躺在石床上,享受着宁静的夜晚,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不要在梦中打呼噜,以免影响邻居。 关键词注释: - 五龙:比喻山脉或山峰像五条龙一样蜿蜒盘曲。 -
【注释】 玉岩:指庐山。观瀑:观赏瀑布。 独立岩崖不厌观,飞淙千丈下云端。 独立山崖上,不怕看瀑布,因为瀑布在云雾中。 年来耳目无他用,尽放清虚一壑闲。 年复一年,耳朵和眼睛没有其他用处,只是要放松自己,享受大自然的清静。壑:深沟。 【赏析】 这是一篇赞美庐山风景的诗作。首联写诗人登山观瀑之景;颔联写诗人置身其中的感受;颈联写诗人超脱尘世的境界;尾联写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理解。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
溪边坐石 在清澈溪边的小石头上坐下。 溪边竹下有幽好,扫石铺衣坐不厌。 在溪边的竹子下面,有清幽美好的景色,在小石头上铺着衣服坐下来,不觉得厌烦。 或任虚空或调息,年来仙佛笑吾兼。 有时任由自己沉浸在虚空之中,有时调整呼吸,这些年来,神仙和佛祖都笑话我了。 注释: 1. 溪边坐石:在清澈的溪水旁边坐下来。 2. 溪边竹下有幽好:在溪边竹树之下有幽雅美好之处。 3. 扫石铺衣:将石头清扫干净
注释: 1. 闻道萧山有主人:据说在萧山县有一个主人。 2. 为寻王翰卜佳邻:为了寻找王翰(字子羽,号宾王,唐代诗人)选择一个好的邻居。 3. 野人亦有湘湖约:我也是一个喜欢野性的人,也有与湘湖的约定。 4. 何日孤舟许问津:何时能有一天坐在孤舟上,向你请教呢?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王翰的敬仰之情的作品。诗人得知王翰居住在萧山县,便决定去寻找他,希望与他成为邻居。同时
注释: 燕台:指金陵,今南京。离思:离别的思念。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翠微:青翠的山峰。十载:十年。罗浮:山名,在广东。何日:什么时候。 译文: 离别之情让人心绪难平,满目都是红尘世界,但隔着青山翠微。曾经十年约定一起在罗浮山相聚,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黄石龙南都(金陵)的深深眷恋。燕台离思苦依依,满目红尘隔翠微,描绘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并结合注释与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凉凉非敢绝斯人”意思是:我不敢断绝与您这样的朋友的交往。“僻性惟宜水石邻”意思是:我这生性喜欢与水石为伴。“不识可行还可止,旁人休讶是知津”,意思是:不知可行可否停止,别人不要惊讶这是我了解水性的地方。 【答案】 舟中写怀寄王阳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是“赏析”,然后根据诗句内容,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即可。 本诗前两句写诗人独自来到这西樵山,只见云外有座青山,不知它是否在天上还是人间;后两句说:我乘着一只小舟来到山上,独自寻访旧日的约期。一年之中能借得这春光来消遣时光。
注释:游览了西樵山,知道它的层次有多深;山上有七十座山峰。 岩石上的水缓缓流下,月光洒在溪水上闪闪发光;这里的乐趣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历西樵山的感受。首句“上上此山知几重”描绘了西樵山的层叠起伏,让人感受到其宏伟壮观。第二句“一山中有七十峰”则突出了西樵山的独特之处,每一座山峰都有其独特之美。第三句“岩水涓涓溪月白”,描绘了山中清泉和月光交织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