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彼窗中人,读书藉梧阴。
观梧识物理,掩卷契圣心。
天下与国家,本之在一身。
是之谓格物,昭昭如指陈。
苟其不知本,学问徒纷纷。
明德既不立,斯民何由新。
如是焉用梧,用梧成爱淫。
谓之物交物,请以为子箴。
【注】:
梧窗:指窗户。县博坛:县学,博学之士聚集之地。
【译文】:
我深深喜爱窗中的人,他正在读书学习,窗外的梧桐为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观察梧桐,他能领会到自然的规律,这使他掩卷后能与圣人的心灵相契合。天下和国家的根本,都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这就是所谓的格物致知,明白的道理就像指路明灯一样,可以指引人们去认识真理。如果他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他所学的东西就会是无用之物。只有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才能使老百姓有所依靠,从而得到新生。如果用这样的窗户来装饰自己的房间,那就太可惜了,因为这样会妨碍人的感情发展,使人变得爱恋淫欲。所谓“物交物”,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往,这里用来劝勉年轻人不要沉溺其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朋友林县博坛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关怀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窗中人的学习、思考过程,以及他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理解物理来达到与圣人心灵的相通,表达了他对学问、修身、治国等重大问题的思考。最后,诗人以“如是焉用梧”结束全诗,表达了他对于这种过于注重个人情感发展的倾向的不满和批评。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很有哲理性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