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栽培。
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
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
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游瑞华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首

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栽培。
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
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
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

注释及赏析

  • “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栽培。”:表示自己愿意赴边远之地,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不回头。这里的“栽培”可能是指朝廷对自己的培养和照顾。

  • “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表示自己已经积累了三年的经验知识,但在治理复杂事务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

  • “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表示自己虽然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遭受挫折,但仍然怀有为国家服务的理想和抱负。

  • “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表示自己担心自己可能无法在动荡的局势中坚守立场,就像河流中的石头一样容易被冲走。

第二首

这首诗的第一句表达了作者愿意赴边远之地,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不回头的决心。第二句则是对自己在治理复杂事务上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的自我反思。第三句表示自己虽然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遭受挫折,但仍然怀有为国家服务的理想和抱负。第四句则表示自己担心自己可能无法在动荡的局势中坚守立场,就像河流中的石头一样容易被冲走。最后一句则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认为国家正处于动荡的局面,需要有人站出来稳定局势。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紧密关联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虑。同时,诗中的自我反思也揭示了作者对于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深入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