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泉自古奇姜妇,拜井当年羡耿恭。
今日杖头分德水,并称忠孝与禅宗。

【注释】

卓锡泉:在江西庐山,为东林寺之泉水。

姜女庙:相传秦始皇修建长城时,曾下令征发民工。有一个叫孟姜的女贞烈,她誓死不从,投水而死。后来秦始皇后悔了,便派人去捞她的尸骨,发现尸体浮在水面上,旁边有一只大龟,背上还负着一块巨石。从此人们就在这里建了一座姜女庙。

耿恭:东汉名将。耿恭随光武刘秀南征,在匈奴境内,水源断绝,他亲自汲水酿酒,与士卒共饮,被匈奴称为“汉酒”。

杖头分德水:指僧人持杖而行,所到之处,施舍功德水给人们饮用。这里指僧人到各处化缘,所得钱财用于施舍。

禅宗:佛教宗派之一。唐末至宋初,禅宗盛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庐山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古事。“移泉”句,说卓锡泉的来历;“拜井”句,说井边泉水的来历。传说秦时孟姜女的丈夫死后,孟姜女就投水自尽,后来秦二世追悔,派人去捞她的尸首,但尸已沉没。秦始皇听说后,派人去捞尸身,却见尸旁有一巨龟负石而游。秦始皇命其凿池以养之,遂成为今日的卓锡泉。又传说汉朝耿恭随刘秀南征至匈奴境内,因缺水不能煮酒,耿恭乃取井中泉水来酿酒。后人便把这种泉水称作“耿恭泉”,也叫作“甘泉”。这两句都是用典。

第三句说僧人行化的故事。和尚行走江湖时,为了方便,常常持杖,所到之处,施舍泉水给人们喝。这里的“分德水”就是指施舍泉水。

最后一句写僧人的高尚行为。他们到处化缘,所得钱财都用来布施,使百姓得益。

全诗语言平实,叙事简明。前两句叙述历史故事,后两句叙述僧人行化的故事。前两句叙述的历史故事和后两句叙述的僧人行化故事一前一后,一古一今,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历史与现实的画卷。

诗的开头两句先交代了卓锡泉、甘泉的由来。然后写到僧徒们施舍泉水的行为。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七绝小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