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啼来欲暮春,忽逢寒食倍沾巾。
萍踪每恨天涯别,华发空看镜里新。
故垄松楸应渐远,异乡风景有谁亲。
经过几处堪惆怅,浑是山阳笛里人。
诗句释义
1 客舍清明:清明是春天的节气,通常与踏青等户外活动有关。此处“客舍”指旅途中住宿的地方,暗示诗中人物正在旅途中。
- 杜宇啼来欲暮春:杜宇,即杜鹃鸟,以其叫声闻名,常用来比喻哀婉的呼唤。这里指杜鹃鸟在暮春时节鸣叫,增添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 忽逢寒食倍沾巾:‘寒食’是中国清明节前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禁火吃冷食。‘倍沾巾’表示因为节日而倍感伤感。
- 萍踪每恨天涯别:这里的“萍踪”指的是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的旅人,而“天涯别”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痛苦。
- 华发空看镜里新:指头发已变白,而镜子中的容颜依旧保持着青春的光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华发”和“镜里新”都反映了岁月变迁带来的感慨。
- 故垄松楸应渐远:这里的“故垄”指的是过去的坟墓或旧地,而“松楸”则是古代用来覆盖坟墓的树木。这句话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 异乡风景有谁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景色的思念,以及对身处他乡、无法亲自感受这些景物的遗憾。
- 经过几处堪惆怅:指出了旅途中经过多个地方,每一次都让人感到悲伤和无奈。
- 浑是山阳笛里人:最后一句借用了典故,山阳笛中的歌声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诗人以此表达自己仿佛成了那个在笛声中寻找慰藉的人。
译文
清明时节客居旅店中,杜宇的啼声伴随着暮春的到来。忽然间,我遇到了寒食节,更增添了几分感伤。像浮萍一般漂泊,每次离别都让人感到痛苦,白发苍苍却依然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感叹青春不再。那些过去的墓地上的松树和楸树应该已经越来越远了吧,而我现在身处异乡,对这些景色也感到无比陌生和疏远。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我曾走过很多地方,每一个地方都让我感到深深的悲伤。我仿佛成了那些在笛声中寻找慰藉的人之一,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既有对季节变化、节日氛围的描写,又有对个人情感状态的真实反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充满哀愁的旅途图景。此外,诗歌中还融入了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如使用“杜宇”、“寒食”、“故垄”等词汇,增加了文本的文化厚度和艺术韵味。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