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浮洞庭,宵分逗烟舸。
侧闻巴陵钟,遥爱君山火。
片雨潭上来,凉声满高卧。
龙鸣秋籁寒,蛟泣灵珠堕。
瑶瑟何悽其,苍梧晓来过。
谁能问重华,空鼓潇湘柂。
【注释】:
洞庭: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
宵分:指夜深时。逗烟舸:指在烟波中行船。
侧闻巴陵(bā líng)钟:听说巴陵郡的钟声响了。巴陵是地名,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钟:报时用的大钟,此处指钟声。
君山:山名,在今湖南省洞庭湖中。火:指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潭:指洞庭湖。来:到。
片雨:零星的小雨。高卧:躺着。
龙鸣:形容风声。籁(lài):指风吹草木的声音。寒:凄冷。
蛟泣:传说蛟龙有珠,珠落则蛟悲泣。灵珠堕:比喻宝物或人才失落。
瑶瑟:美玉做的琴,此指乐器。何:为什么;悽(qī)其:形容琴声凄凉。
苍梧:山名,在今湖南道县北。晓来过:早晨传来。
重华:舜的别称,相传舜曾乘两龙驾着木制的车子出游。
潇湘:水名,在今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柂(yáo):舵。
【赏析】:
《雨夜舟中作》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的是作者夜晚乘船经过洞庭湖时所见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首句“落日浮洞庭”,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了作者此行的目的。第二句以“宵分”起笔,点明了时间已到深夜,作者在船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逗烟舸”,说明作者正在欣赏洞庭湖上的风光。接着,第三句描写听到远处传来的巴陵城钟鼓声,第四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夜色中的洞庭湖景色。
“侧闻巴陵钟,遥爱君山火。”作者在船上听到巴陵城的钟声,便想到那遥在天边的君山之火。这里的“侧闻”和“遥爱”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深切担忧之情。
“片雨潭上来,凉声满高卧。”作者继续描绘了洞庭湖上的风景,片雨洒落在湖面上,发出凉声,使得作者感到十分惬意。然而,作者并没有忘记国家的安危,他仍然忧心忡忡。
第五句“龙鸣秋籁寒,蛟泣灵珠堕。”作者通过描绘龙鸣之声和蛟泣之音,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这里的“龙”、“蛟”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生物,它们分别代表天上和地下的力量,而“秋籁”和“灵珠”则是作者用以象征国家命运的象征物。
第六句“瑶瑟何悽其,苍梧晓来过。”作者以瑶瑟的凄凉之声为引子,引出了他对国家的命运的担忧。这里的“苍梧”指的是古代楚国的都城,而“晓来过”则暗示着国家的灭亡即将到来。
最后两句“谁能问重华,空鼓潇湘柂。”“重华”是作者对舜帝的尊称,表示作者对舜帝的智慧和才能的敬仰;而“空鼓潇湘柂”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悲观态度,认为国家的命运已经无法挽回。
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