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马如雪色,青丝鞴来好。五陵侠少年,骑向长安道。
长安道上花正香,吴姬垆头红粉妆。翩翩白马系高柳,据坐胡床唤酒尝。
自矜出入金门里,立在殿庭谁敢视。武皇升天去不归,人马萧条翻被欺。
不及田翁学种谷,日日村中抱黄犊。

【注释】

白马篇: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宛马:宛城出产的良马。《汉书·地理志》:“宛西有宛马之地,出好马。”《通典·州域四》:“今宛城西南三十里有宛马池,池水色白,相传为宛王之马所浴也。”《后汉书·循吏传》:“宛左右以马名者六,一曰骏,二日汗血,三日蹏騠,四曰河骝,五日逾轮,六曰赤电。”

青丝鞴(bèi闭):即笼头。古时用青丝做成的马笼头。

五陵侠少年:指豪侠之士。五陵:汉长安附近五个陵墓,这里泛指贵族子弟。

长安道:指长安街。

吴姬:美女。垆(lú卢):酒肆。

翩翩:轻快的样子。

自矜:自夸。

金门:宫门。

立在殿庭:站在宫殿台阶上。

学种谷:学习耕种。

黄犊(dū读去声):小牛。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游侠儿的豪放情怀和不羁行为,通过对比来反映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与黑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对豪侠精神的赞美。全诗风格刚健有力,语言明快生动,富有音乐美,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歌。

开头两句“宛马如雪色,青丝鞴来好”,写宛马的颜色和笼头。宛马是产于河南南阳的良马,毛色青黑发亮,非常漂亮,所以作者说宛马“如雪色”。接着,又写宛马被套上笼头,准备驰骋沙场。这两句是全诗描写的主体。“好”字既表明作者对宛马的喜爱,也暗示了它将要驰骋沙场,显示自己的本领。

中间两句“五陵侠少年,骑向长安道”,写五陵侠士骑马奔赴长安的道路。这两句中,“五陵”既是地名,又是人物的代称;“侠少年”既表明主人公的身份,也暗示了他即将投身于社会下层的豪侠事业。这两句是全诗描写的第二个主体。“骑向”、“长安”、“道”等字眼,都渲染了主人公奔赴征途的气氛。

“长安道上花正香”至“胡床唤酒尝”,写主人公到达长安后的所见所闻所为。这六句中,前四句写主人公到达长安后的所见;“花正香”、“吴姬”、“垆头”和“红粉妆”,都写出了长安的繁华景象;后二句写主人公的行为;“翩翩”、“高柳”、“胡床”和“酒尝”,都写出了主人公豪迈的性格。

最后两句“自矜出入金门里”,写主人公在长安的豪举;“立在殿庭谁敢视”和“武皇升天去不归”两句,都是主人公对自己行为的辩解和表白,表现出主人公豪侠、狂傲的一面。

全诗共七句,其中第二句到第五句写主人公到达长安后的情形;第六句到第九句写主人公在长安的作为;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高潮。

这首诗的语言明快生动,富有音乐美。它的结构紧凑,层次清晰,先写主人公到达长安后的所见,然后写其所见之事,最后写其事的结果,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构成了完整的故事。

这首诗的风格刚健有力,语言明快,富有音乐美,是一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