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缘萝到上方,宿云台阁树苍苍。
凭虚目送秋鸿远,向夕窗涵海雨凉。
童子见人能下拜,老僧出定自焚香。
近来性癖耽禅悦,长向空门礼法王。

登宿云台

一径缘萝到上方,宿云台阁树苍苍。

凭虚目送秋鸿远,向夕窗涵海雨凉。

童子见人能下拜,老僧出定自焚香。

近来性癖耽禅悦,长向空门礼法王。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登宿云台的所见所感为主要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理解和对佛性的向往。

首句“一径缘萝到上方”,用简洁的语句描绘出了登宿云台的道路,给人一种幽静、清雅的感觉。“萝”是指缠绕着树木的藤蔓,象征着禅意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二句“宿云台阁树苍苍”,则进一步描绘了宿云台的景致。这里的“宿云台阁”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寺庙,而“树苍苍”则形容了寺庙周围树木的茂密。这一景象让人联想到禅宗的“无我”、“无常”等观念,也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的深深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诗人在宿云台上所见到的景象。“凭虚目送秋鸿远”,描绘了诗人在观鸟时,仿佛能看到秋鸿飞越天空的情景。这种想象既富有诗意又充满禅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的追求。“向夕窗涵海雨凉”,则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看到窗外海雨交织的美丽画面。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最后两句则是写到了宿云台上的两位人物。“童子见人能下拜”,描绘了童子见到陌生人时,能够恭敬地行礼的场景。“老僧出定自焚香”,则描绘了老僧在禅定中,能够自己点燃香烟的场景。这两句虽然描写了两位不同的人,但都体现了禅宗的修行理念。

整首诗以描绘登宿云台的所见所感为主线,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理解和对佛性的向往。同时,诗歌也展现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审美情趣,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