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斗酒粤江滨,客里襟期有故人。
天上几回今夜月,此生空笑百年身。
且须纵醉清尊倒,漫说忧时白发新。
却忆雁行同赏处,故山回首一沾巾。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来判断正误,尤其要注意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来分析判断。“中秋与刘大会温陵因寄舍弟”:中秋月明之夜与刘大相聚会于闽侯县的温陵,因此写下这首诗来寄给舍弟。“相逢斗酒粤江滨,客里襟期有故人。”:在粤江之滨,我与刘大相逢,我们都是游宦异乡的人,彼此都怀有故国之思,所以相逢而喜。“天上几回今夜月,此生空笑百年身。”:这轮明月又照在今夜的江头,然而我却空自嘲笑我这百年人生。“且须纵醉清尊倒,漫说忧时白发新。”:还是尽情地痛饮一番吧,何必去管那些忧国忧民之事呢?再说,头发已经白了,又有什么呢?“却忆雁行同赏处,故山回首一沾巾。”:回想当年我们在雁行湖边一同赏月的情景,如今只能望着那故乡的群山,流下离别时的泪水。
【答案】
【译文】
在粤江畔和刘大欢聚,我们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彼此都是天涯沦落人,自然倍感亲切。今晚又是一轮皓月当空,可我这个漂泊之人只能空自叹息。还是让我们尽情痛饮一番,别去想那些忧国忧民的事情吧!况且年华已逝,头发也已花白,还有什么值得忧虑呢?想起雁湖边我们曾一起欣赏那皎洁的明月,如今只能对着故乡的青山流泪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中秋佳节之时与友人相会,共叙阔别之感,抒发了羁旅愁怀。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目“与刘大会温陵因寄舍弟”,并交代了这次相聚的时间、地点、方式和原因。“中秋”二字是点明节令,“相会”说明相聚的方式,“温陵”是会面的地点,“寄舍弟”是相聚的原因。从“相逢”二字可知这次相聚是难得的。“斗酒”说明相聚的时间并不长。“客里襟期有故人”一句承上启下,表明二人虽身处异地而心系故国,感情十分深厚。“有故人”既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也暗示了对刘大的思念。“客里”是客居之意,“有故人”则说明自己不是孤身一人,有故人之朋为伴。两句写景叙事,情景交融,既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真挚情谊,也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之情。
二句承前启后,进一步渲染了作者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天上几回今夜月”一句化用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开逢晓日,瑶台人在万年枝”的句子,以拟人的手法将明月人格化,使明月仿佛成了自己的知己,而自己则是明月的知音。明月无情,常在夜幕降临时出现,它却不知人间的离别之苦,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照着人间,让人感到惆怅和悲凉。“此生空笑百年身”,感叹自己一生飘泊,无法安定下来,只有徒然地笑叹而已。
三句承上启下,由对明月的咏叹转向对时光的感伤。“且须纵醉清尊倒”,意思是说,姑且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场吧。既然要喝酒,那就不说什么忧国忧民之类的陈词滥调了,因为自己已经老了,头发也白了,还有什么值得去担忧的呢?“漫说”一词表现出诗人豪放的性格。
四句承前启后,进一步抒写了自己的情怀。“却忆雁行同赏处”,“却”字表示转折,回忆往事,追述与刘大同赏雁湖月色的美好时光。“雁行”指的是雁湖的景色,也是作者与刘大共同赏玩的对象。作者回忆起雁湖赏月的那段日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之情。“故山回首一沾巾”,意思是说,面对雁湖的美景,我不禁回首故乡,想到那里已是物是人非,于是不禁潸然泪下。这里的“一沾巾”既是实写,也是虚写。作者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难以抑制的悲伤情绪。
全诗语言流畅,意境开阔。通过描绘中秋佳节与朋友欢聚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