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跃难为枝,龙潜难为渊。
骥足不一展,百里枉大贤。
士元困已委,文举类左迁。
苟足知己明,虚为世所捐。
剑埋风胡悲,璞殒卞氏愆。
黄钟杂瓦缶,举世方复然。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述凤凰、蛟龙、骏马、士元和文举等人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凤跃难为枝,龙潜难为渊”描绘了凤凰和蛟龙虽然拥有非凡的能力,但在现实社会中却很难得到重用。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这里的“凤”指的是凤凰,象征着高贵和尊贵;“龙”则指的是蛟龙,象征着强大和尊贵。然而,尽管他们拥有卓越的才能,但在现实世界中却难以施展才华,只能困居于深潭之中,无法振翅高飞。
接下来的两句“骥足不一展,百里枉大贤”进一步揭示了即使是千里马这样的良驹,在现实中也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这是因为千里马虽然跑得快,但如果没有好的环境或机遇,就无法展现自己的价值。这里的“骥”指的是千里马,象征着卓越和优秀;“百里”则是千里马奔跑的距离,象征着广阔的世界。而“大贤”则是指贤能之士,象征着智慧和才能。即使有千里马般的才能,但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舞台和机会,也只能白白浪费。
接下来四句“士元困已委,文举类左迁”则是对历史上的人物进行了讽刺。士元在这里指的是古代的名士范蠡,他在春秋末年被越王勾践封为大夫,后来又被封为上将军,但他最终选择了离开。文举则是指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扬雄,他曾担任过太傅的官职,但由于政治原因被迫辞官。这两人的遭遇都反映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排挤和打压的情况,无法施展才华。
接下来的诗句“苟足知己明,虚为世所捐”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当一个人能够找到真正的知己,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和价值。然而,现实中这样的人并不容易被发现,许多人都在默默无名地奉献着自己。
“剑埋风胡悲,璞殒卞氏愆”描述了两件历史事件中的悲哀。第一件是关于宝剑的故事。一把宝剑被埋在风沙中,它的价值并没有得到认可,反而成为了一种悲伤的象征。第二件是关于美玉的故事。一块宝玉被遗弃在卞国,它原本应该是无价之宝,但却因为命运多舛而失去了光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易逝的感慨。
最后四句“黄钟杂瓦缶,举世方复然”则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黄钟和瓦缶是两种不同的声音,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声音会变得杂乱无章。这比喻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混乱和不正之风的存在。诗人认为整个世道都在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赏析:这首诗以凤凰、蛟龙、骏马、士元、文举等人的命运为线索,通过他们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和坚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