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鹊堕寒羽,清辉澹溶溶。
谁将一片秋,絓向溪南峰。
蔓壁络金镜,阴窗鸣夜桐。
幽怀迥未已,香霭东林钟。
【注释】
兔峰:《太平寰宇记》卷七九:“吴兴郡有明月山,一名明月峰。……上有月宫。”兔峰即明月峰。
灵鹊堕寒羽:传说月中有玉兔,常在月中飞来飞去,形如白免;月中亦有仙女嫦娥,常以长杼拂拭玉兔,使之飞翔。故称月为“灵鹊”。堕,坠落。寒羽指月中的玉兔。
清辉澹溶溶(淡):“清”,明亮。“澹”,淡薄。溶溶,水珠滚动的样子,形容月光皎洁明净。
谁将一片秋:是谁将一片秋意洒向溪南的山峰?谁,指谁也不知道的人,泛指月亮。
絓(jiàn见):缠绕。此指月光。
蔓壁络金镜:月影倒映在墙壁上,犹如金镜。蔓,下垂。络,连接。
阴窗鸣夜桐:月亮从窗户照进来,梧桐叶在夜色中摇曳作响。阴窗,室内透过窗户可见的月影。
幽怀迥未已:心中充满了幽远的情思,久久不能停止。迥,深远。
香霭东林钟:远处传来东林寺钟声,阵阵钟音如同香气一般。霭,云气、雾气等。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月色的小诗。诗写月下景色和情思,首联写景,颔联写月,颈联写人对月的感受,尾联写对月的感受及遐想。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观赏月光时所见之景,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因观赏月光而产生的感受,是诗人观月时所产生联想的结果。
首句“兔峰孤月”点出题目“月”,又暗示了作者赏月的时间是在夜晚,是静谧的。第二句写月光照耀在树上,使树枝上的叶子都沾满了月光。第三句描写月光照射下的景物。第四句写诗人由观赏月光引起的联想。月亮把秋天的景象投到山间,那挂在山间的月亮就像一条丝带一样,系着山峰。第五句写月亮的光辉映照着周围的景物。第六句写诗人看到月光映在墙上的影子,就联想到了夜晚的梧桐叶在月光下摇曳的声音。第七句写诗人因欣赏月光而产生的感想。远处的钟声仿佛是飘来的香气,令人陶醉。第八句写诗人因观赏月光而产生的感想。远处传来的钟声好像弥漫开来的香气,使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