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馆抱馀瘵,殊方积沉忧。
况兹风雨交,薄暮来飕飕。
中夜梦九迁,上国魂独游。
岂无同心人,旷望阻林丘。
驱驰王事勤,未得休戈矛。
旦坐念暌违,此会良悠悠。
忽闻拥前髦,载见回轻辀。
欣遂怀如开,晤言疾徐瘳。
须臾笳鼓悲,耿耿星汉流。
馀情寄长剑,激烈何能休。
【注释】
交州:今属广西。林伯正:名,字伯正,福建人。大参:大官,这里指高官。余病:身体虚弱。殊方:远方。薄暮:傍晚。中夜:深夜。九迁:多次升迁。上国魂:指诗人的思乡之情。旷望:遥望着。王事:公务。迟:停止。须臾:片刻。轻辀:轻快的车。疾徐瘳:病情逐渐好转。耿耿:形容星月明亮的样子。
【译文】
我住在孤馆之中,带着疾病,远在异国他乡,心中忧虑重重。更何况此时正值风雨交加之际,黄昏时分,风声萧瑟。半夜里梦见自己官职不断升迁,然而在上国却只有孤独一人。难道就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吗?只是遥望远方,心有阻阂,不能相见。忙于公务,没有闲暇休息,戈矛不息。清晨坐着想,我们分离太久了,这次相聚真是难得啊!突然听到前面来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官员,见到他,心情无比喜悦。畅谈起来,病情也逐渐好转。片刻后,听到笳鼓之声悲壮而哀愁,明亮的星星在夜空中流转。剩下的情感寄托在长剑之上,剑气纵横,又怎能停息呢?
【赏析】
此诗作于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春,诗人因“坐累谪交址”,被贬谪到荒僻的交趾(今越南北部)。这首诗是诗人赴贬途中所作,写于交州(今越南河内)途中,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和对故乡、对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联点明诗人的贬谪之地及时令。孤馆抱余瘵,殊方积沉忧——孤零零地居住在一个旅馆中,怀着深深的疾病,远在异乡,心中忧虑重重。“殊方”、“孤馆”二语,渲染出一种凄凉寂寞的气氛;“余瘵”一词更见其病之重,“沉忧”二字写出其忧之深。
颔联紧承首联,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感受。“况兹风雨交”,“兹”是代词,指上句的“殊方”;“风雨交”即风雨交加。风雨交加,天气恶劣,更加重了羁旅的愁思与苦闷。“薄暮来飕飕”,是写风声雨声交织而成的环境氛围以及自己的心境。“中夜梦九迁”,“九迁”一词多义,此处可理解为多次升迁;“梦九迁”即梦中多次升官,但诗人醒来后,却发现自己仍在贬谪之地;“上国魂独游”,是说自己身处异域,却仍怀念着故乡。“上国”指京城,即朝廷所在地;“魂独游”则表明诗人只能独自在异乡飘泊、思念着朝廷。
颈联写诗人日夜思念着故人。前四字点出思念的内容,即故人。诗人想象故人在异地他乡,自己虽然身居异处,却不能与他相见,内心感到十分遗憾。这两句诗以“旷望阻林丘”作结,突出表达出了诗人思念的深情。“旷望”二字,既表现了诗人的失望之情,也暗示了他对故人的无限期望。
尾联写诗人在旅途中听到故人的车马声,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诗人想象故人在前方骑马而来,并和自己相遇,于是心情顿时变得欢欣起来。这两句诗以“欣遂怀如开”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他此刻的心情。最后四字用典,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说,君子追求贤淑的女子,就像河水里的鱼寻找水草一样,自然而然、顺理成章。这里用以比喻自己与故人的关系亲密无间。末句“晤言疾徐瘳”,意思是说,经过一番谈话之后,自己的病情渐渐好转。这既是对自己与故人见面后的一种期待,也是对自己病情好转的希望。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