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玉无良媒,漂沦寡欢豫。壮龄已非昔,驰晖日西鹜。
嘉木无荣柯,修条亦成故。一感《式微》吟,吁嗟在中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鉴赏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分别从内容和主题两方面进行分析。此题要求考生逐句解读诗句,并分析其含义、表达的情感。“献玉无良媒,漂沦寡欢豫”,这两句写没有媒人引荐,就向君王进献玉器。诗人用“献玉无良媒,漂沦寡欢豫”来比喻自己的处境。“壮龄已非昔,驰晖日西颿。”意思是说,壮年已逝去,光阴如箭,日月东升。这两句是说诗人的年华已经逝去,而自己的抱负也未能实现。

“嘉木无荣柯,修条亦成故。”意思是说,好的树木也有枯萎的时候,虽然它长着茂盛的枝条,但最终还是要枯死。这两句是比喻诗人虽然有远大的抱负,但终究不能施展才华,只能像好木头一样,在岁月中逐渐凋零。“一感《式微》,吁嗟在中路”,诗人感慨《式微》这首诗,叹息自己在人生的路上已经走到了尽头。

“古意”即古代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答案】

①献玉无媒:没有引荐的人。②漂沦寡欢豫:指处境艰难,欢乐很少。③壮龄:壮年。④驰晖:日光照耀。⑤嘉木:好树木。⑥荣柯:茂盛的枝条。⑦修条:长条。⑧成故:衰老而死。⑨《式微》:一首表现忧思的诗歌。⑩吁嗟:感叹。⑪在中路:走到半路上。⑫赏析:此诗是作者晚年所作,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首二句以“献玉”、“漂沦”等词为喻,抒发了诗人因不被重用而报国无门的悲愤;三、四句用“嘉树”和“修枝”作比,表明自己虽有远大抱负却终归无用;五六句借《式微》之音抒发哀叹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