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去后百年奇,庙貌蒸尝继有之。
为国为民谁与并,只应比颡过斯祠。
注释:
二公去后百年奇,庙貌蒸尝继有之。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二公离去后,百年间再也没有出现如此神奇的事了,文水的庙貌和祭祀都延续了下来。
为国为民谁与并,只应比颡过斯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为国为民的功绩没有人能够相比,我只应当低头致敬,走过这座祠堂。
赏析:
这首诗是杨子常为文水画吴中山水的第四首题词。前一首是写文水的历史遗迹,如古迹、古树、古道,以及文水人的精神风貌;后三首则是赞美文水人的功德,特别是对文水人的品德、才能、贡献给予极高的评价。这首诗是其中的最后一篇,也是最为著名的一篇。
“二公去后”,指的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张祜两位名臣在世时曾主持文水县政务,他们离开以后,文水县就出现了许多贤能之士,因此说二公离去后,百年间再也没有出现如此神奇的事了。这里的“二公”指的是张九龄、张祜这两位大臣,他们的治理让文水县变得繁荣昌盛,因此被后人称为“二公”。
“庙貌蒸尝继有之。”这里的“庙貌”指的是文水的庙宇,“蒸尝”则是指祭祀,“继有之”表示这种祭祀一直延续下去。这里说的是,文水县的庙宇和祭祀仪式一直延续着,没有中断过。
“为国为民谁与并,只应比颡过斯祠。”这里的“比颡”是指低头致敬的意思,这里是用来赞扬文水县的贤人君子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他们的贡献无人能及,只有向他们低头致敬才是对他们最高的敬意。这里的“斯祠”指的是文水县的祠堂。
这首诗通过赞美文水县的贤人君子们的功绩,表达了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贤人君子们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