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拈花尽宛然,犹嫌相好未完全。
如今更觉针神巧,软似兜罗一样绵。
诗句释义及翻译
- 指月拈花尽宛然:
- “指月”可能指的是用手指指向月亮,这里可能暗指通过手指的动作来模仿或捕捉月亮的形态。
- “拈花”在佛教中通常指的是拈花微笑,象征着领悟佛法的智慧。
- “尽宛然”意味着完全、无缺。
- 犹嫌相好未完全:
- “相好”在此处可能指的是佛柑与手之间的触感和形状的匹配程度。
- “未完全”表示还有提升的空间。
- 如今更觉针神巧:
- “针神”可能比喻手法非常巧妙,如同用针一样灵巧地处理事物。
- “更加”表示现在感觉更加明显。
- “神巧”强调了手法的巧妙和精细。
- 软似兜罗一样绵:
- “兜罗”在梵文中意为“布”,可能是用来比喻佛柑的柔软质地。
- “绵”在这里指的是丝绸,常用来形容柔软。
译文
巨生扇底系一佛柑似枣许大颇讶其触手太柔
(巨生:可能是对某人的尊称)
(佛柑:即佛手柑,是一种水果)
(似枣许大:形容佛柑的大小像红枣那么大)
(颇讶其触手太柔:对佛柑太柔软的触手感到惊讶)
指月拈花尽宛然
(指月:用手指指向月亮)
(拈花:拈取花朵)
(尽宛然:完全而完美)
犹嫌相好未完全
(相好:指佛柑与手的接触效果)
(未完全:还有改进的空间)
如今更觉针神巧
(针神:指技艺高超到仿佛使用针一般)
(更加:现在感觉更加明显)
(神巧:技艺精湛)
软似兜罗一样绵
(兜罗:布的一种,象征柔软)
(一样绵:形容同样柔软)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物(可能是一个手工艺品或艺术品)精细工艺的赞赏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工艺美的高度赞赏和对细节的敏锐观察。诗中的“指月拈花”与“软似兜罗”两个意象,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物体的特征,也隐喻着艺术创作中的精妙和细致。同时,“软似兜罗一样绵”这一描述,不仅展现了物体的物理特性,还暗示了艺术家对细节处理的极致追求,使得整首诗充满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