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露白猿声哀,巫山宛如屏障开。峰回江转青未了,烟消雨歇空阳台。
我疑峨嵋青城移下瞿唐峡,又疑泰华衡庐飞过剑门来。
白云几朝莫,巫山青如故。隔江望南陵,正见施州路。
路杳如线百八盘,人行如蚁云边度。夷陵渐近楚江分,懒向江头问沿溯。
欲从车马向荆门,堂上心期不可负。

巫山行

天清露白猿声哀,巫山宛如屏障开。峰回江转青未了,烟消雨歇空阳台。

我疑峨嵋青城移下瞿唐峡,又疑泰华衡庐飞过剑门来。

白云几朝莫,巫山青如故。隔江望南陵,正见施州路。

路杳如线百八盘,人行如蚁云边度。夷陵渐近楚江分,懒向江头问沿溯。

欲从车马向荆门,堂上心期不可负。

【注释】

  1. 巫山:指巫山县,在今中国重庆市境内,为长江三峡之一的瞿塘峡口。
  2. 天清露白:天色清澈透明,露水晶莹洁白。
  3. 青城、峨嵋:均为山名。
  4. 瞿唐峡:即瞿塘峡,位于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附近。
  5. 泰华:指华山。衡庐:指衡山和庐山。
  6. 白云:形容天空中的飘浮着的云彩。这里比喻诗人对巫山美景的眷恋之情。
  7. 施州路:指施州(今湖北恩施)的道路。
  8. 夷陵:即夷陵山,又称西陵山,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西北。
  9. 荆门:指荆州,古时属楚地,因地处荆山之南而得名。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杰作之一,也是他诗中写巫山风光的佳作之一。
    首联“天清露白猿声哀,巫山宛如屏障开”。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晨雾蒙蒙、猿啼哀婉的画面,将巫山那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在读者眼前。
    颔联“峰回江转青未了,烟消雨歇空阳台”。这两句诗通过对山峰回环曲折、江水蜿蜒流淌的描绘,以及烟雾散尽后空旷的阳台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巫山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我疑峨嵋青城移下瞿唐峡,又疑泰华衡庐飞过剑门来。”通过巧妙的设问和对比手法,使诗歌更具层次感和深度。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尾联“白云几朝莫,巫山青如故。隔江望南陵,正见施州路。”这两句诗通过对白云的描写和对南陵的遥望,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背景的交代,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既有壮丽山川又有悠久历史的诗意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