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春色晚,四月柳含芽。不入居庸道,安知有落花。
涧水清浅流,高低绕人家。忽闻孤鸾别鹤之清调,琅然出幽谷之谽谺。
水石自成音,穆如风中琴。听无用于钟期,巧无施于伯牙。
洗我客愁尽,因之发长嗟。大都商旅来如市,雄边羽檄纷如麻。
高风撼地白日黯,梦魂不定听胡笳。皆言此地即堪愁,不到边庭鬓欲华。
孰有幽泉不改音,乔木四时山自嘉。乃知桃花源,何必武陵涯。

诗句输出:

边城春色晚,四月柳含芽。不入居庸道,安知有落花。

译文注释:

这句诗描绘了边城的春天景色和四月时嫩绿的柳叶。”边城”指的是边疆的城市,”春色晚”表达了春天已接近尾声,”四月”指出了时间的准确,”柳含芽”形容了柳树的新芽初露,”安知有落花”则是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花瓣落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边城春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边城春天画面。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捕捉到了春天的美景和季节的变化,表达了对边城春天的喜爱和留恋。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无常。

诗句输出:

涧水清浅流,高低绕人家。忽闻孤鸾别鹤之清调,琅然出幽谷之谽谺。

译文注释:

这句诗描述了涧水的流动和周围的环境。”涧水”指的是山间流淌的水,”清浅流”形容水流清澈、缓慢流淌的样子,”高低绕人家”则描绘了涧水沿着山谷蜿蜒流淌的景象,”孤鸾”和”别鹤”分别指代了孤单飞翔的鸾鸟和别离的鹤,这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离别之情;”清调”指的是鸾鸟的鸣叫之声,”琅然出幽谷之谽谺”则是说这种声音清晰悦耳地从幽静的山谷中传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涧水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伤。”孤鸾”和”别鹤”的使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诗句输出:

水石自成音,穆如风中琴。听无用于钟期,巧无施于伯牙。

译文注释:

这句诗描绘了水石的自然声响,就像风中的琴声一样优美而和谐。”水石”指的是山间的溪流和石头,”自成音”表示这些声音是自然界的音响,不需要人为的乐器来播放,”穆如风中琴”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美感。”钟期”和”伯牙”分别是古代著名的琴师钟子期和俞伯牙的名字,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或感悟,”听无用于钟期”表示自己的理解与古人相比并不算高深,”巧无施于伯牙”则表示自己的技艺并不比伯牙高明。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自身技艺的谦逊。通过对比古人的琴技,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努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以及对于自然美的无限向往。

诗句输出:

洗我客愁尽,因之发长嗟。大都商旅来如市,雄边羽檄纷如麻。

译文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洗涤了心中的忧愁而感到愉悦,并因此发出了长久的叹息。”商旅来如市”指的是商人的到来就像市场一样繁忙,”雄边羽檄纷如麻”则是说军队的命令像丝线一样多。这里用商旅和羽檄来象征生活的喧嚣和战争的紧张。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生活压力和战争动荡时的内心状态。诗人通过描述商旅的到来和军队的征召,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不安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希望摆脱烦恼、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

诗句输出:

高风撼地白日黯,梦魂不定听胡笳。皆言此地即堪愁,不到边庭鬓欲华。

译文注释:

这句诗描述了狂风撼动大地的景象,阳光暗淡无光,诗人的梦境也随之变得飘渺不定。”胡笳”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借指远方传来的音乐,象征着战争的氛围和对未知的恐惧。”皆言此地即堪愁”表示这个地方确实充满了愁绪,”不到边庭鬓欲华”则是说如果自己能够远离战场,自己的头发就会变得更加灰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狂风和胡笳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忧虑的感受。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展示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

诗句输出:

孰有幽泉不改音,乔木四时山自嘉。乃知桃花源,何必武陵涯。

译文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孰有幽泉不改音”指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山间的泉水都能保持它的清新和纯净,”乔木四时山自嘉”则表示四季常青的树木使得山景更加迷人。这里的“桃花源”是古代传说中的理想世界,”何必武陵涯”则是说这样的世界并不遥远,只要找到它,就不必远行至武陵溪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比较桃花源的理想生活和现实的生活条件,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