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客平原酒,贤哉二大夫。
致身霄汉近,倾盖古今无。
冀北空良骥,关西得旧儒。
偶然山泽叟,今夕一尊俱。
诗解: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诗中描述了滕方学士宪邀请作者到白莲池畔的九曜石饮酒,并表达了对贤能者的赞美之情。
译文:初春时节,滕方伯和支学宪邀请诗人在药洲饮宴。这里的南汉离宫原本有池,后更名为白莲池。他们留客在平原饮酒,称赞两位大夫贤明。诗人致身于高远的仕途,倾盖相交的历史名人如古往今来者都不复存在。冀北地区曾空出良马供贤才使用,关西地区则有幸招得旧时儒士。今夜偶然相逢的山泽之叟与诗人共享美酒。
关键词解释:
- 初春:表示时间的开始,春天的初期。
- 滕方伯:滕文学,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即方伯。
- 支学宪:支学士,担任地方教育长官,即学宪。
- 药洲: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 九曜石:指星宿名,九星中的木星、土星、火星、天王星、海王星、金星、水星、冥王星和太阳。
- 留客:邀请客人留下。
- 贤哉二大夫:赞扬两位大夫贤明。
- 霄汉:天空和云层。
- 倾盖:古代以车盖相投为礼,比喻交谊深厚。
- 冀北:指河北地区。
- 关西:指陕西地区。
- 山泽之叟:隐逸山林的老者。
赏析:本诗是杜甫早期作品之一,通过描绘滕方学士宪邀请诗人饮宴的情境,表达了对贤能者的赞美之情。诗中的“九曜石”象征着星宿名,暗示着诗人对天文的爱好和对古人智慧的崇敬。通过对贤大夫的赞扬,表达了对当时社会贤能人才的渴求和期待。同时,诗中的“山泽之叟”也反映了杜甫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杜甫早期的诗歌风貌,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