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凌空酒并呼,凭栏回首见仙都。
珠光夜半全辉映,金碧云中乍有无。
江注铜标蟠地远,山连珠海入天孤。
沧桑忽漫悲尘劫,拟向支机问白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主要内容,如本诗的体裁、题材以及作者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同时,还要注意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九级凌空酒并呼”,意为九级塔凌空而立,可以纵声高歌;“凭栏回首见仙都”,意为倚栏眺望,只见远处有仙境一般的地方;“珠光夜半全辉映,金碧云中乍有无”。意为珍珠般的月光在黑夜中发出璀璨光辉,在云雾缭绕的天空中忽明忽暗,时隐时现;“江注铜标蟠地远,山连珠海入天孤”。“江注”是长江注入东海之典,借喻江山社稷;“珠光”“金碧”皆为珠宝之美,借喻国家繁荣昌盛;“珠海”指海中之孤岛。三句合起来写江山美景,与“仙都”相映衬;“沧桑忽漫悲尘劫”,“沧桑”代指历史变迁。“忽漫”,即忽然间。四句写历史的变迁,山河破碎,国运衰微,令人悲叹不已;“拟向支机问白榆”,意为打算登上楼台去观赏那枝繁叶茂的白榆树,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整首诗抒发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愤懑。
【答案】
【注释】
①“同王兵宪登崇熹塔”:王兵宪指王守仁,当时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兼管军务;兵宪,指军事长官;崇熹塔指崇阳塔②“九级凌空酒并呼”,意为九级塔凌空而立,可以纵声高歌;③“凭栏回首见仙都”,意为倚栏眺望,只见远处有仙境一般的地方;④“珠光夜半全辉映,金碧云中乍有无”,意为珍珠般的月光在黑夜中发出璀璨光辉,在云雾缭绕的天空中忽明忽暗,时隐时现;⑤“江注铜标蟠地远”,江水注入东海之典;“珠海”指海中之孤岛;⑥“沧桑忽漫悲尘劫”,意为历史的变迁,山河破碎,国运衰微,令人悲叹不已(⑦“拟向支机问白榆”:白榆,指白榆树,此处借指白榆树)
赏析:
《同王兵宪登崇熹塔》是明代诗人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五律诗,作于正德三年(150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