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山上梧桐月,照见当年汉将营。
旬日黄衣秋可扫,中宵白羽早还兵。
波添淮水千家泪,驿奏燕云疋马程。
南北迢遥无限恨,村村烟雨髑髅声。
梧桐山上的梧桐月,照见当年汉将营。
旬日黄衣秋可扫,中宵白羽早还兵。
波添淮水千家泪,驿奏燕云疋马程。
南北迢遥无限恨,村村烟雨髑髅声。
【译文】
在梧桐山上,那明亮的月亮映衬着昔日的战地,仿佛还能看见汉代将领们的营地。
不久,黄衣使者的到来,秋天可以扫清叛乱,清晨的白羽箭已经早早归回。
淮水波涛增添了人们的悲伤,驿道上奏报着战争的消息,一匹匹马奔腾向前。
南北相隔遥远,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痛苦,每个村庄都有人听到雨中的骷髅声。
【注释】
- 梧桐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因山上生长有梧桐树而得名。
- 汉将营:指的是汉朝时期的将领们所驻扎的营地。
- 旬日:十天的时间。
- 黄衣:这里指朝廷派出的使者或者官员。
- 燕云:泛指边境地区,这里特指河北、山西一带。
- 髑髅声:骷髅的声音,形容战死或死亡的人发出的哀鸣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梧桐山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战争带来的悲剧的思考。诗中的“桐”字不仅指代了具体的地名,也暗含了诗人对于时光变迁的感叹。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宁静景象,诗人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生命的无常。同时,诗中提到的“淮水”、“燕云”等元素,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理和文化的广阔背景。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悲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