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丞诗画右军书,家学中朝尽不如。
彩服入门椿偃蹇,紫微分省树扶疏。
武昌月朗延参佐,云梦天寒赋子虚。
为政风流谁得似,洞庭清映使君车。

【注释】

右丞:即杜甫的字。

中朝:指朝廷。

彩服入门:穿着盛装进入官府。

紫微分省:在紫微宫中任宰相。

武昌月朗:指在武昌(今湖北武汉)任职时,月亮明朗。延参佐,延请参赞。云梦天寒:指在云梦山(今湖北应城市西南)任职时,天气严寒。赋子虚:为文赋诗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赋:作诗,这里指作赋;子虚:指《战国策·齐策》中的子虚和乌有先生。《战国策》是一篇寓言式历史小说,记述了齐国大臣子虚和乌有先生的谈话,其中乌有先生自称楚之先王尝为周威公臣。

为政风流谁得似:做官的风度谁能比得上?

洞庭清映使君车:洞庭湖波光粼粼映照出你(使君,对州长官的尊称)的车。洞庭: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

【赏析】

此篇是杜甫奉送友人王公参政湖南而作的一首七律,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诗人在这首诗中,首先赞扬了对方的才华,接着又劝勉对方要清廉自持,最后祝愿他在湖南能够为政得民心。全诗感情真挚,笔意豪放,充分表现了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司丈二十二韵》)的政治理想。

开头四句先从才情方面来称赞对方:右承(即杜甫),你的诗、画、书法都堪称名家,可你的家学渊源却比不上朝廷中那些名臣。“右丞”是杜甫的号。杜甫的诗、书、画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被后世誉为“诗史”。他的书法则被称为“颜真卿后一人而已”,他写的《八分书》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他的画则以山水花鸟见长,尤其擅长画竹。“右军”,指王羲之的字,王羲之是东晋时期书法家,其书法集历代大家之大成,后人称其为“书圣”。杜甫曾写过一首《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赞美王宰的山水画,也可见杜甫的书法造诣。

中间两联写对方到任后的气象。“彩服”二句是说,王公到任后,门庭显得特别庄重,仪仗队的行列十分整齐。“彩服”指华丽的服装,这里比喻王公的气派;“椿”是古时用作官员的树,这里指高大挺拔的槐树;“紫微”指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王公的高位,“紫微分省”指王公任宰相。“武昌月朗延参佐”是说,王公在武昌(今属湖北省武汉市)任职时,那里的月亮非常皎洁,月光下延揽了许多贤士做参谋助手。“云梦天寒赋子虚”是说,王公在云梦山(今属湖北省应城市)任职时,那天气特别寒冷,他在那里创作了《子虚赋》。《子虚赋》是古代辞赋中著名的作品之一,它通过描写楚国贵族子虚与乌有先生对话,虚构了一个美妙的梦境,表现了作者对楚国强盛的幻想。“赋”在这里是作诗的意思。这两句诗既写出了王公的政绩,又写出了他的风雅情怀。

最后四句是说,希望你在湖南能够像孔子那样做官,为政得人,得到百姓的爱戴。孔子是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忠恕之道”,反对苛政暴政,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不要随意侵犯百姓的利益。杜甫把这种政治理想寄托在自己的政治活动中,他希望当权者能爱惜民力,关心民生,为老百姓谋利益,做到“为民父母”。这是杜甫一生的理想,也是他诗歌的主题之一。

整首七律写得慷慨激昂,情真意切,表达了作者对王公的期望与祝愿。同时,全诗语言平易流畅,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