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曾经七尺躯,先登亲夺绣蝥弧。
知君不用尚书贵,夜夜青天泣灌夫。
百战曾经七尺躯,先登亲夺绣蝥弧。
知君不用尚书贵,夜夜青天泣灌夫。
诗句释义:
- “百战曾经七尺躯”:描述张伯珍历经多次战争,其身躯虽被战斗磨砺得强健如铁。这里的“七尺躯”是古代对人的身材的赞美,常用以形容人的体魄强健或勇敢。
- “先登亲夺绣蝥弧”:指的是在战斗中,张伯珍不畏艰难,率先冲上前线,夺取了象征胜利的绣有龙纹的盾牌(即“蝥弧”)。这里的“先登”和“亲夺”强调了张伯珍的战斗英勇和领导能力。
- “知君不用尚书贵”:表达了对张伯珍的理解和赞赏,认为他的才华和勇气足以胜任任何职务,而不必依赖于高官厚禄。这里的“尚书贵”指代高官的权力地位,而“不用”则表示张伯珍自有一番天地。
- “夜夜青天泣灌夫”:描述了诗人因为张伯珍的离去而感到悲伤,仿佛连夜晚的天空也在为这位英勇战士哭泣。这里的“泣灌夫”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张伯珍的深切怀念之情。
译文注释:
叶春及在明朝时期创作了《送张伯珍赴京·其二》,其中“百战曾经七尺躯”,指的是经历无数次战斗,身体强健如钢铁一般。”先登亲夺绣蝥弧”,描述了在战争中冲锋陷阵、夺得象征荣誉的盾牌的情景。”知君不用尚书贵”,表达出诗人相信张伯珍的才干无需借助于高位权力。最后一句”夜夜青天泣灌夫”,反映了诗人因朋友离去深感哀伤,如同夜晚的月光也为友人的离去而流泪。
赏析:
本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出作者对张伯珍的敬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既有对张伯珍过去功绩的赞美,也有对其未来道路的期待与祝福。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也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